全本书斋 > 耽美同人 > [三国]焚香祭酒 完结+番外 > [三国]焚香祭酒 完结+番外_分卷阅读_150
  此时,与胡轸不和、每天都在想怎么坑死对方的吕布,在听到胡轸吃败仗后,仰天大笑三声,兴冲冲地跑到太师府,准备落井下石。
  他的眼角扫到匆匆离去的戏志才,与下仆一指:“这是何人?”
  下仆行了一礼:“应是太师的幕僚——戏先生?”
  戏先生?不曾听过。
  认为这只是个小角色的吕布不感兴趣的离开。
  戏志才回到驿舍,见一年轻士人坐在一楼大堂饮茶。
  正是昨天冒雨赶至的三人当中的一个。
  戏志才不知道江遵的名字,亦没有攀谈的心思,只与他淡淡颔首,便准备上楼。
  然而戏志才不想与他攀谈,江遵却是想。
  他出声留住戏志才,说了与拦下崔颂时几乎一样的话。
  效忠王允?
  戏志才审视地看了江遵一眼,自谦道:
  “王温侯,平世三公才[3]也,焕无才无德,不敢高攀。”
  江遵:???
  这对话有点耳熟啊,仿佛似曾相识。
  一个小时前才从崔颂那儿碰壁的江遵,体会到了一千年后才有的“读档从来”的感觉。
  戏志才不再多言,目不斜视地上了楼。
  他走之后,江遵才慢慢回过味来。
  “平世三公才”?在和平的年代具有封侯拜相的才能?
  江遵在心中暗暗加了一句。
  ——那乱世呢?
  现今正逢乱世,戏焕却夸了一句“和平年代的治世之才”。这戏焕的意思,莫非是不看好王允,觉得他在这乱世里掀不起多少浪花?
  又想起崔颂也是用相同的理由拒绝,自称“纸上谈兵之士”,贬低自己抬高王允……看来那崔颂也和戏焕一样,瞧不上王允,不愿为王允效命,这才故意说些自谦的话。
  江遵虽然并不赞同他们对王允的评价,却也开始思考为王允谋划是否是正确的选择。
  “江兄管这人作甚?”贺维不赞同地皱眉,“崔颂也便罢了,多少有些才名,难免高傲些。似这姓戏的无名之士,若要推荐给太师,岂不寒碜。”
  江遵摇头,真是个憨货,竟连刚刚那段话的玄机都没参透。
  这么想着,口中却道:
  “若真是平凡无奇的无名之士,如何与闻名冀北的崔颂称兄道弟?”
  贺维哑然。
  “闻名冀北”的崔颂,此时正忙着熟悉地形。
  他一连三日在长安城内晃悠,拿着城里的堪舆图熟悉布局。
  自从他离开外族的部落,便几乎没有在梦中见过另一个自己。少了场外救援的他,似乎又重新回到那种束手束脚、底气不足的处境。然而他知道,与“崔颂”的“互通有无”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他可以向“崔颂”学习古代名士的基本修养,却不能依赖他的帮助。想要在这个世界好好的活下去,一切只能依靠自己。
  幸而这几个月他在梦中恶补了许多,虽说比起这个时代的人精们还差得远,但也没有一开始那样摸瞎。
  董卓的事,他多少有了一点灵感。纵观历史,那些有一副好牌,最终却打了个稀烂、一败涂地的霸主,除却运气因素、人心因素与人格缺陷,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因为他们“不听谋士言”。范增之于项羽,田丰之于袁绍……想来,要让董卓“不听谋士言”,最有效的手段还是离间。只要董卓对手下之人产生猜忌,不管是多是少,在做出决策的时候总会下意识地排斥那人的意见。
  就是不知道……董卓手下最举足轻重的谋士是谁?史书上对董卓的记载不多,关于谋士的信息更是寥寥无几。李儒算一个,贾诩勉强能算半个,除此之外,似乎再无第三个人。
  大脑高速运转着,他在走过一个转角之际,不慎与人相撞。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反射神经,他下意识地侧过身,卸去冲力,同时扶住与自己相撞、即将跌倒的那人。
  一阵香风传入鼻尖,崔颂忙松开手,低声道歉。
  “是妾身冲撞了。”身着海棠色襦裙的年轻女子退后一步,目不斜视地露出最恭顺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