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耽美同人 > 彼岸繁花[综红楼] > 彼岸繁花[综红楼]_分卷阅读_520
  “孔大夫, 杨郎中,吴侯前些日子已经回去寿春了,你们可以径去寿春。”
  孔融与杨修交换一下视线, 回寿春了?太好了。
  这是说吴侯暂时没有图谋汉室的打算了?!
  孔融很高兴,在孙辅的劝说下饮了不少酒, 醉醺醺地被扶下去休息了。杨修待孔融被扶出门, 回头睁开双眼一扫不胜酒力的迷糊样,又走回到孙辅的面前。
  “孙太守,吴侯确实是回了寿春?”
  “是啊。这事儿我诳你有什么用呢?再说天子拜我堂弟为大将军是给他升官呢,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呵。”
  孙辅与杨修打哈哈。
  杨修见孙辅明着笑哈哈实则拒人千里之外,只好先认怂。
  “若是吴侯有什么打算, 就别接这大将军了。你若是信我所言就立即传信与吴侯。”
  孙辅盯着杨修不错眼珠地看,半晌才笑出声来。
  “杨郎中,都传你聪慧无比,那你来说说吴侯会有什么别的打算?”
  杨修坐回自己的原位,对上孙辅锐利的双眼,丝毫不见胆怯。
  “岂用修多言,天下十州尽服从吴侯号令,这是吴侯率军打出来的,不是董卓那般巧取豪夺的。相比之下,袁绍的大将军就是挹斗扬箕、忝窃虚名了。”
  “那又如何呢?”孙辅玩味地盯着杨修。
  “孙太守是吴侯堂兄,自然可以随着吴侯水涨船高,而修现在是太尉之子,以后就未必能够再列朝堂了。”
  杨修应允父亲陪孔融出来,也是想为自家找出路了。祖父、父亲都是太尉,父亲襄助天子多年,囿于立场、千秋名声他也不会劝天子禅位。而吴侯没有直接进兵洛阳,应该是给朝臣机会,看谁能够挑起劝天子禅位。
  孙辅正色,“杨郎中为何会这么说?”
  “孙太守可称我的字德祖。”
  孙辅很配合地告知杨修自己的字,俩人瞬间拉近了一点儿。
  “国仪,建中六年已经过半了,不知道吴侯是不是有意明年改元?”
  杨修在孙辅绷不住漏出的小小破绽里,知道自己没有猜测。然后才继续说道:“若是吴侯有意,修愿为马前卒。”
  孙辅向杨修倾斜身子问:“你乃弘农杨氏出身,世代沐浴汉室恩泽,你这是,这是……”
  杨修不在意地弹弹衣袖。
  “国仪只记得我出身弘农杨氏,可知我这一支始祖硕公在秦始皇帝的时候就拒不奉诏。不过是记挂苍生百姓,不愿助纣为孽罢了。
  你说我弘农杨氏时代沐浴汉室恩泽,你可知道弘农杨氏喜公斩杀项羽而封赤泉侯?那西楚霸王人品高贵,但□□已经成势。”
  杨修往前探身,似乎在孙辅耳边低语了。
  “今吴侯已经成势,天下可望得几百年的太平,我弘农杨氏自然要助力吴侯,保天下百姓了。”
  杨修把话说完,坐直身子道:“这天下从窦氏弄权、扶幼童汉和帝刘肇登基起,汉室这百多年,多数时候就是外戚和宦官交替当权,也不能说还是刘家江山了,更别提进最近几十年宦官外戚之祸了。”
  孙辅起身对杨修施礼,“德祖,我会将你的话传去寿春的。我先谢谢你。”
  杨修起身回礼,“国仪肯信我,修感激涕零,愿来日能同殿朝觐。”
  孔融与杨修尚未到寿春,孙辅送就把杨修的意见送到了孙策那里。孙策拿着杨修的信,看过以后对张纮、司马徽说道:“你们看看这杨修杨德祖评汉室之见,与我阿娘所言甚是接近呢。”
  孙策把留在在并州、兖州的大军交给张昭,留周瑜率领徐州和青州军队,有吴景相助周瑜,孙策是很放心的。他则与司马徽刚刚回到寿春,要为下一步做准备了。
  孙辅的信在几人手里传看以后,司马徽笑着说:“吴侯得天独厚,简直是缺什么就来什么啊。”
  张纮也笑着说:“若弘农杨氏肯出头劝汉室天子禅位,总是一件美事。”
  秦松对孙策说:“主公,汉室这个大将军,你还是不要接了。依我看就以汉室天子没有抚恤为讨伐曹贼而死的袁公,推拒大将军职位为最好。”
  陈端则言:“来来回回的太麻烦,直接扣了孔北海,让杨郎中回洛阳去办事最妙。”
  孙策想想拍手,“子正说的不错,咱们再好好参详一番,看怎么最合意就怎么来。”
  几人说说笑笑把大事方向定了,就等孔融到寿春了。
  孙策饭后把杨修的意见说给吴国太知道,还笑着道:“阿娘,居然有与你一样想法的人。”
  吴国太失笑,“那些读书的士子被忠君思维固住了脑筋,只知道忠君而不知道这君啊,是天下人一起供奉的。不能为天下人谋福祉的汉室天子,可能会在皇位上再苟延残喘几十年,也不会更久了。不是你也会有其他人来夺走刘家的天下。
  孙策咀嚼母亲的话,“阿娘,这个为天下人谋福祉?”
  “ 就是你目前在东吴这样的做法啊。能让百姓衣食富足,老有所养幼有所依,各级官员不敢明目张胆向百姓伸手足矣。”
  孙策挥退所有人,“阿娘,你说我要不要给仲谋几人封地?”
  吴国太摇头。
  “你若是给了仲谋他们封邑,那么跟随你起兵的那些功臣,不仅仅是你舅舅和你的堂兄弟们等人要给封地,就是朱治、吕范、公瑾等也必须要依着功劳的大小分封实地。
  父子相承一代代下去,他们在封地上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封地里的军政等就会被他们干扰了。
  为王朝和子孙的长远计,封号可以世袭,世代传承下去的那部分世袭俸禄,明年再细细考究。
  至于官职与俸禄相连,就像目前这样,恩荫可以有、推荐也可以有,你看仲谋、叔弼都与其他人一样努力,子布、子纲的儿孙也都用功,他们要是能够想明白,目前这样的制度,才是能让他们子孙世代上进的。
  但是必要保证打开的考试大门,对天下人公平地敞开,才会使士族行事有忌惮、寒族看到希望上进,才会使天下安稳,不再出什么赤眉、黄巾的。”
  孙策点头。
  “阿娘说的是。说起仲谋和叔弼上进,孔明与伯达没少辛苦。”
  吴国太失笑,“孔明与伯达都是世家子,俩人都有照顾幼弟的经验。也就是孔明还有仲谋师兄的这一层身份在,不然还很难压住他呢。你有空不妨去信给孔明和伯达,表明你对他俩的谢意和支持。”
  “好。阿娘,是不是该召仲谋回来了?他已经够两年之期,也该回来看看侄儿了。”
  “你安排将士轮休的时候一并。开始你没给过他特殊,以后就也不要给。有仲谋矗立在那里,也没有别的人敢想写有的没的。”
  “阿娘,你舍得?”
  “唉,伯符啊,为他们长远计划,我现在舍不得,以后他们习惯特殊了,万一什么时候不能凌驾在律法之上特殊了,你说我是舍得你为难呢,还是到时候不得不舍他们?”
  这时候的世族已经是凌驾在律法之上了,若是皇族从孙权开始就没有“特殊”,想必以后世族子弟不给他们特权也不什么难事了。
  隔了几日,孔融与杨修到了寿春。张纮以长史的身份去见孔融,杨修则被引去见孙策、吴国太、司马徽等人。
  张纮与孔融同龄,也算是旧识了。
  孔融见了张纮便道:“子纲,吴侯可在?天子令我持节拜吴侯为大将军呢。”
  张纮则客气道:“少府,也不知你要来啊。吴侯回到寿春只停留几日便去荆州了。我这就派人去荆州送信。”
  孔融见孙策不在寿春也没有办法,只好一边等孙策回来,一边由张纮陪着先游览了寿春,而后就与司马徽等名士畅谈。小半个月后方想起杨修不见了,孙策始终没有回来的音信。
  杨修早已经回到了洛阳,正在御书房与天子刘协哭诉呢。
  “臣与孔大夫到了寿春便被分别,被吴侯的谋士秦松、陈瑞等人指点,说陛下要是不赶紧在九月里禅位……然后臣便被几位军卒挟持送回了洛阳。”
  第740章 武烈皇后86
  汉天子刘协听杨修讲完吴侯谋士要他禅位, 没当场晕过去也亏了他这十几年久经磨难的锻炼了。
  杨彪见天子的脸色不好,赶紧上前安慰。
  “陛下, 你先莫急, 咱们总能想到办法的。”
  杨修垂头不去看天子和他自己的亲爹, 在心里抱怨亲爹不识时务。看吴侯现在的这般阵势,哪里是昔日董卓等人只占据了洛阳和长安能比拟的。分明在实质上把汉室江山已经夺走了。如今不过是要个禅让的面子了。不然刀兵相见,汉室仅靠着司州, 能有什么作为。少不得洛阳百姓又得倒霉一次。
  至于弘农杨氏, 呵呵,看看颍川司马氏所为, 再看看在益州做刺史的荀彧,孙策身边还有那么多的世家, 自己要是不抓住机会, 杨家很可能一蹶不振, 三五代之后就没什么人记得弘农杨氏了。就像当初比杨家显赫不知道多少的那些东周、先秦、西汉的异姓诸侯王,现在可还有后人在朝堂做三公九卿么?
  汉天子刘协抖着声音问杨彪,“太尉, 是不是朕派孔融去拜吴侯为大将军……”
  他说不下去了。原就是再赌吴侯爱惜名声的的,现在看来是弄巧成拙了。为什么自己计划得好好的, 孔融到了寿春反没起到应有的作用呢?
  杨彪叹气,“陛下,禅位这事儿先放放,还没有到九月呢。或许进了九月,会有什么转机也说不定呢。”
  刘协小小年纪就经历了数次危难, 其抗打击能力绝对属于大汉天子里的前几位。缓过最初的打击后,刘协没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一个月可能发生的虚无缥缈上,向太尉杨彪说:“好,就听太尉的,咱们都先歇歇,明日再商议此事。”
  杨彪带着儿子告辞回宫。
  刘协等杨家父子离开了,让人把伏完和董承请来。在说了寿春让杨修带回来的禅位要求后,刘协抹了一下微湿的眼角。
  “事到如今,禅让很可能成为不可避免之事了。往后能如何,朕也不敢说。”
  伏完就道:“臣去问问杨郎中,吴侯可有说以后如何安排帝室。”
  天子点点头,伏完告辞去太尉府。
  董承则说:“吴侯欲谋汉室天下,臣愿意替陛下去联络西域,或许长史府那边会能够扭转现局。”
  天子叹息,“国舅,你还是帮朕在洛阳城内外多寻几个庄子、宅子,不要太大,免得招人瞩目。”
  “陛下这是何意?”董承不解。
  “引了西域长史府入中原,说不得就要重蹈昔年旧事。吴侯肯委婉要我禅位,没有攻打司州,也是为司州考量。
  我身为天子,几次没能庇护洛阳的百姓,这次就让我尽一次天子之责。
  国舅帮朕趁着吴侯尚未来洛阳,先为几个皇子皇女准备将来。想那吴侯为了在天下人面前好看,也不会为难我,至于几个皇子的以后,可就不好说了。”
  伏皇后生了二子,董贵人不久前生了一子,算上宋贵人所出的二个皇女,皆是到洛阳以后所出的稚龄幼儿。
  刘协开口要董承去做准备,一是因他出生后就被先帝交给在董太后抚养,他对董太后这个忠心汉室的侄子董承更亲近一点儿。二也是董承护卫他一路从长安归来,他也信忠心的董承做事的能力。经过这几年吃喝都要看他人脸色的事儿,相信董承会为他留下足够的退步。
  董承对天子拜了又拜,哽咽道:“陛下,哪里就到了这地步呢!”
  “就当是有备无患。国舅,朕以后要是没了吴侯的供奉,司州所出也不会再供给前皇室的,我总得为他们的温饱先做打算。”
  经历了赈灾时候贪官狡胥滑吏的作假,刘协开始担心自己的儿女,以后也会落到灾民那般地步。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伏完到太尉杨彪府上的时候,杨彪刚与儿子杨修吵完,正气鼓鼓地与杨修大眼瞪小眼地余怒未消呢。
  父天子之子俩这样针尖对麦芒的事儿,在此时可是不多见的,尤其在世家大族,更是罕见。
  听得伏完来求见,杨修立即对父亲说:“不期侯定是来问如何安置帝室的。”
  杨彪摇头,心里是莫可奈何。他身为群臣之首的太尉,哪里不知道风雨飘摇的帝室,如今是要看吴侯的心情,在勉强维持体面。
  他横了杨修一眼,“你一会儿放规矩点儿,别卖弄你的聪明。”
  杨修立即愣住了。他甚少被父亲冷言相待,发愣的瞬间,就见父亲已经起身去迎伏完,赶紧跟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