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大明天启 > 第365章 粮食方面的新问题
  而这时的农业合作社,卖的都是一些在其它店铺买不到的东西,比如低价的食盐,卫生纸,火柴和香烟等。
  是的,火柴和香烟在这个时候正式上市了,朱由校专门挑选这个币制改革的时候让火柴和香烟上市,可谓是用心良苦。
  不出他所料,火柴一出,迅速就取代了难用的火镰,几乎成为每个家庭必备之物。而中华牌香烟在周报上打了一个广告:皇帝陛下最爱的香烟——中华牌香烟。读者们根本不知道香烟是何物,结果在农业合作社一看,就是有些人抽的水烟呀。买了一支尝一尝(一包香烟二十支十二文钱,将一包香烟折开,一支一文钱),发现味道比水烟舒服多了,很多人都开始放弃水烟,开始买香烟抽。
  当然,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香烟确实是好抽,但就是贵了一点,没有关系,还有没有加香料的中华牌香烟,包装略微有些不同,口味很冲,但是便宜呀,一包才要三文钱。
  因为用皇帝做广告,而周报上又连续打出广告,指出香烟有去湿解表祛邪的作用,而且可以缓解紧张情绪,甚至暗示可以让男人更加威武。所以很快香烟就开始在民众中流行。朱由校并不认为现在就要担心香烟的危害,反正现在自己不弄,很快别人也会弄的,而香烟的高税收高利润实在是太吸引人了。不过他要求在香烟盒上印有一句话“禁止未成年人吸烟”,却没有解释为什么要禁止未成年人吸烟。
  魏忠贤将农业合作社交上来的售卖情况看了一下,急忙来找朱由校道:“圣上,按照现在的售卖速度,火柴和香烟只怕很快就供应不上了。要不要把这两种产业也放开了给民间来制造?”
  草纸的生产技术已经由专利局分发给了各造纸厂。民间的造纸厂造出的草纸比宝钞司的卫生纸也只是在颜色和柔软度方面差了一些,但是它与卫生纸的价格定位有很大区别,所以现在只有富裕之家才会用卫生纸,一般家庭都是用的草纸。
  但是火柴和香烟现在只有中华火柴厂和中华卷烟厂才能生产。不管是配方还是制造的机器,民间都还没有办法得到,魏忠贤虽然不想要将这一杯羹分给别人,但货源的不足,实在是不是他们两个厂能自行解决的,所以他来询问可不可以把这两种产业也开放。
  朱由校想了想道:“重点是税收。火柴的税率只有三成,倒也是没有多大问题,但是香烟的税率高达八成,这个税收要不流失才行。火柴是必需品,可以开放,但是香烟制造不行,我们在各省造卷烟厂,这个产业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必须掌握在朕的手中。”
  魏忠贤道:“那就先要在各省鼓励烟草生产,还要建烤烟设备,只是这样就会占用粮食生产用地。”
  之所以中华牌香烟如此受欢迎,除了烟丝中掺杂有香料外,最重要的原因是现在的烟丝是烤烟,而不是现在民间所用的晾晒烟。烤烟需要建大量烤房,比晾晒烟成本高,当然,和利润及税收比起来,成本是可以忽略的。但是如果侵占粮食用地,那就得不偿失了。
  朱由校想了一下道:“户部呈上来的数据,去年的粮食产量比前年增加了两成,这还只是麦子和小米的产量,不算新作物。越南的明越城正在进行水稻高产实验,上次研究院学生来信说,他们的三千亩实验田产量比越南人的高一倍,达到了四石。当然,这是因为越南人的太低,但朕问过户部,南方一季晚稻,亩产也只能达到两石七,稻麦合种,也不过四石不到。而如果在湖广之地推行这种水稻,只算一年两季,早稻低于晚稻,那也是七石多的产量呀。”
  魏忠贤两眼放光道:“圣上,那意思是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了?我们可以大量种殖烟草了。”
  朱由校摇摇头,他还是担心小冰河问题。而且现在天气确实是越来越冷了,粮食储备必须充足,他可不想打败了建奴,又要去应付无穷无尽的国内叛乱。
  他说道:“虽然现在粮食方面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要让民间至少有一年余粮,这样才可以稍微放心。当然,如果有两年那就最好了。至于烟草生产,我们可以先在丘陵地区种殖,反正丘陵地区粮食产量低。平原地区的粮食产量我觉得还有很大的增产余地,大力推行深耕细作,朕就不信不能把小麦的产量提高到三到四石。”
  魏忠贤道:“圣上,我们的新作物可是大多都在丘陵地区种殖的,这会不会有冲突呢?”
  提到新作物,朱由校就觉得粮食问题已经全部解决了。陕西不用说,现在已经有超过一半的田地在种殖玉米,红薯和马铃薯等新作物。而北直隶和山西的新开荒地,则几乎全部种上了新作物。农民们精得很,听说荒地种新作物免税十年,种小米和小麦只免三年,自然都开始种新作物。而且去年的收成也确实远远超过了传统作物。
  如果把这些新作物算做粮食的话,那么陕西的农民其实已经达到了家中有一年余粮的标准,而按现在统计的情况看,今年年底,北直隶和山西的粮食收获后,也能达到这个标准。但是,问题来了,农民们根本不把这些红薯和马铃薯视为粮食,要么卖给合作社,要么留一点自己当个稀罕东西偶尔吃吃,小米还是主要的粮食。
  他们倒还是把玉米当成粮食,可是这三种作物中,玉米产量最低,马铃薯产量最高,红薯倒是可以做粉丝,而且销路一直很好。但是马铃薯粉丝就不大走俏,所以现在陕西专门建了几个极大的粮仓,专门用来装晒干后磨成粉的马铃薯。现在的储存量按陕西人口计算,达到了每个人八百多斤。可是,没有人愿意吃马铃薯粉呀?朱由校当然知道,如果粮食歉收的话,这些马铃薯粉是会发挥作用的,但就这么久屯着,也不是个事儿呀,而且还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