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战国侠义 > 第143章 狭路相逢
  赵奢仍然立马横刀站在路上,有如一座石像,一动不动。
  直到戟尖已将触及胸口,才横刀一挥,当的一声把戟荡开。
  随即反手一刀横扫回去。
  斯高用力过猛,身子已探出马头。
  想回戟抵抗已经来不及了,只得拿出师傅教给的“救命三招”。
  把半截身子藏在马脖子后边,但动作还是稍慢了一点儿,又是当的一声,斯高盔飞头散。
  赵奢喝道:
  “无名鼠辈不值吾污刀,快换胡伤来!”
  斯高顾不得头昏眼花拍马飞逃。
  赵奢要斩,他岂能逃得性命?
  所以故意让刀口略高些,只削去他的头盔。
  一是为了进一步激怒胡伤,也是要借他的败兵挡住秦军出山口的道路。
  当时乐乘并非危言耸听,北山一带小路确实崎岖难行。
  不仅随着山势骤起骤伏,许多路段一边是溜光陡直的峭壁。
  一边是看不到底的深渊,中间一线小路窄得只容一人一骑,对面相逢,很难错开。
  为了避免突然遭遇而造成堵塞,在这条路上通过的行人都必须带着“响器”事先通知对方。
  许多路段被名为“喇叭口”“铜锣坡”。
  即表明地势的险要,也挺醒你,要在这里发出讯号。
  胡伤接到斯高遭伏击的报告,果然又急又怒,咬牙切齿地急冲冲赶向山口要与赵奢决战。
  偏偏在路狭处又被斯高的溃军堵塞了道路,瞅着斯高那副狼狈样,胡伤真想一剑劈了他。
  但斯高是穰侯魏冉的表弟,与秦王也能论上亲戚。
  再说自己也负有指挥失误的责任,还是交给丞相或秦王处置为妥善。
  便只问了问前敌情况,就命令部队挤开通路放斯高和他的伤员回后方。
  这么一耽误,就给赵奢留出了充足的时间,完成自己的部署。
  恰好把胡伤的队伍堵在东山口内,使两军狭路相逢。
  这是名符其实的“狭路相逢”,双方的队伍都必须单列前进。
  尽管拥有几万、十几万的士兵,直接投入战斗的,却是一对一的单兵较量。
  一方必须通过这条山路去援救阏与。
  一方又必须在这条路上清扫障碍,以确保自己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去攻打阏与。
  但对于每一方来说,又都要以消灭对方做为实现目的的前提条件。
  所以,对每一个冲在最前锋的士兵提出的要求都是:只许前进,不得后退(一步)!
  这一战的规模最小,却是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一次战斗:
  震撼心弦的鼓声中,两个敌对的士兵,瞪圆血红的双眼,紧闭发白的双唇。
  咬着牙把刀、枪朝对方的血肉之躯恨刺猛砍。
  他们之间并没有私人的仇怨,甚至在秦晋交欢的当年,他们的高曾祖也许还是亲戚。
  再上溯到“造父、大骆”的年代,他们的祖先甚至都是兄弟、叔侄。
  围坐在篝火边,齐唱思乡曲。
  今天,虽然分处两国,已经素不相识。
  但出征前也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淡却也和谐的田园生活。
  一天辛苦后,或与父母妻儿笑语灯前;或与乡亲邻友闲聊琐事。
  是无情的战争,硬把他们拉到这瞬间决定生死的角斗场上。
  因为谁也没有后退一步的余地,就只有消灭对方,才能为自己争得前进一步的空间!
  他们的搏斗,非常具体显现了“君王、政治家”们之间的实际关系。
  在铁器撞击的叮当声中,突然传出一声惨叫或是凄厉的哀嚎,随着鲜血迸溅。
  死或伤者都会失脚落入身边不可见底的深渊,胜利者便可以带领自己的队伍抢进“一步”。
  但是,对于胜利者来说,他能够打倒一个、两个,却难免被对方的第三个、四个所击败。
  因此,他面对的是必然的“死亡”。
  应该承认,赵国的将士都那么勇敢,秦国的军人也没有懦夫。
  前边的人掉下去,随后就有人又挺起刀枪,继续投入新一轮的拼命搏斗。
  对于进退都没有余地的人来说,他们的正常思维都已被抑制,只余下飙狂……
  秦赵双方就这样胶着在这么狭窄的山路上,用一条生命,换取一步步的反复进、退。
  不能有一丝的手软,不许有一毫的胆怯,这是力量上的拼搏,也是精神上的拼搏。
  谁能坚持到最后,压垮对方的意志,谁就能夺取这场角斗的完全胜利!
  胡伤几乎是面绽微笑地望着自己和对方的将士,一个又一个地丧命。
  那一声声凄厉的惨叫,似乎是在为他唤来胜利,真应该感谢上苍,竟让自己与赵奢进行这一次决战!
  赵奢,只怕你自己也难回邯郸哪!
  胡伤并非盲目自信,打这样的消耗战,赵奢的最后结果必定是全军尽没。
  因为秦军四倍于赵军,即使三个拼一个,五万赵军全死完,他还剩下五万。
  对付韩国绰绰有余,依然可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赵奢当然也会算这笔账,也不会愿意把这种消耗战长时间拖下去。
  但山路太陡,任何一方的撤退速度都很慢,而且对方又是步步紧逼。
  撤出战斗的过程中势必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尤其是赵军撤到宽敞地带后,大量秦军也随后拥出,对赵军更为不利。
  所以要想改变于己不利的战斗方式,需要时机,需要等待。
  可惜胡伤经验丰富,绝不会给赵奢留下可乘之机。
  时过中午,从凌晨打到现在已拼了近十个小时,勇敢并不能消除人体疲劳的极限。
  时间一长,都需要进食、休息。
  但赵军的大部分都在山口外的坡上林中,而秦军则挤在狭窄的小路上,不能就地埋锅做饭。
  给养须从后方传运到前线,显然比赵军要困难得多。
  更重要的是正在搏斗的士卒可能只注意生死,而等着接班的相隔越远,考虑的时间越多。
  “这么酷烈地相杀,要到何时才能结束?”
  不可能不产生一种精神压力。
  胡伤自己的心中可以充满用士卒生命换来的喜悦。
  但这种心情的秘密,此时却不可以泄出给那些即将为最后胜利而付出生命代价的将士。
  将士们此刻还很难预窥胜利的曙光,心灵上都蒙上死亡的黑纱,与这个“巫婆”的距离越来越近。
  与“困苦”共同怅然的不安情绪,在秦军中渐渐、慢慢地蔓延……
  如果说赵奢聪明,那就在于他能预见到这股情绪将会腐蚀秦军的锐气,从而寻求最佳的攻击时机……
  咚!咚!咚咚!赵军中突然响起一阵让人胆战心寒的鼓声。
  山顶上很长时间处于静态,几乎已被遗忘的许历部队,立即随着疾风骤雨的鼓声,活跃地投入战斗。
  他们高声呐喊着,把一堆堆事先备好的石头,雨雹般砸向山下的秦军。
  其中还夹杂许多燃烧着的树枝、草捆。
  山坡陡直,居高投下的命中率很高。
  狭窄山路上密集的秦军在这凶猛的突然打击下,你躲我闪,乱成一团,自相践踏,不少人被挤进山涧……
  伤亡还在其次,最危险的是军心大乱!
  由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对付赵奢而忽略了山上许历的胡伤,这才意识到自己又犯了一次严重的错误。
  为了解除这个几乎是致命的威胁,他再次发出攻山的命令,而且是“死命令”:
  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山头,后退者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