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奋斗在盛唐 > 第1013章:棉袄与火炕
  在场的都是达官贵人,自重身份,自然没人肯试。
  但他们都有仆从在外等候,功夫不大,就找了几个青衣小厮登台,换上了棉袄。
  其时正是四月份,在魏州,杨柳不过刚刚发芽而已,气温相当低。
  那些仆从换上棉袄之后,简直不舍得脱下来了。
  在这个时代,人们是如何御寒的?对于富贵人家来讲,无非是多穿几件衣服。或者穿上“裘”,也就是羊皮狐狸皮貂皮等制成的衣物。
  但是不那么富裕的人,就只能穿“袍”了。
  没错,就是那个“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中的袍。这种袍,外面是麻布等各种布帛,里面装的……不好意思,主要还是麻。
  在保暖性方面,棉花甩开麻十条街都不止。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小厮们脱了麻袍,换上棉袄,当然很快就了解到了棉袍的好处。
  “这玩意儿好,真暖和啊!”
  “不仅暖和,它还轻省呢!”
  “就是不知这棉袄贵不贵,真想买一套啊!”
  ……
  听了这几个青衣小厮的话,台下之人更是激动,眼睛简直能放出光来。
  一个原因是,这几个小厮的主人,是被大家推举出来的,绝不可能作假。看来,棉袄御寒,真的非常可行。
  另外一个原因是,大家对崔耕简直太佩服了。棉花大家都知道啊,怎么就没人想出来,用它填充御寒呢?这崔二郎简直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人群中马上就有人问到:“敢问崔相,这棉花到底好不好种?亩产多少?”
  崔耕道:“棉花种植起来不难,比麦子对土地的要求还低,大该……一亩地能产一百多斤吧。”
  “一百多斤?造二十套棉袄棉裤都没问题?”
  “确实如此。”
  还有句话,崔耕没说出来,这才哪到哪啊。现在棉种不好,才只能产一百多斤。到了后世,棉花的亩产可是在五百斤以上。
  但是,仅仅亩产一百多斤,就足够这帮子唐朝土鳖振奋不已了。这意味着,至少在穿着上,汉人有了在安东都护府扎根的条件。
  稍顷,崔耕又给大家介绍了,如何在“住”的方面御寒。
  这个法子也谈不上多么新颖,当初上古先民用“火窝子”御寒,就是火炕的原形。
  现在崔耕依照后世的记载,将火炕的成熟模样拿了出来。
  也别看这点小小的改进,现在生活最北边的民族,就是粟末靺鞨人(女真人的祖先)。
  粟末靺鞨人的御寒措施,就是打洞。他们不盖房子,而是像挖菜窖一样,挖一个洞住进去,冬暖夏凉。
  当然,住在洞穴里,舒适是远远谈不上了,这是没办法的办法。粟末靺鞨人中“穴深为贵”,就是说,洞穴越深越大的人越尊贵。因为洞穴大了,燃起火来,可少烟醺之苦。
  直到宋朝,火炕的技术传入女真,他们才开始在地面上建造房屋。
  “稳作被炉如卧炕,厚裁棉旋胜披毡”,正是有了火炕和棉袄,女真人才算真正在东北地区立足,以至于席卷天下建立金朝。
  现在汉人有了这两样法宝,在东北地区立足当无没问题。
  同样地,这也意味着安东都护府的无主之地能够开垦,开始变得值钱了。
  尤其是现在,天下人口滋生,土地兼并越来越烈,价格原来越高。这些达官贵戚,对于这些土地,简直是太渴望了。
  崔耕的话音刚落,马上就有人道:“魏州遭了旱灾,自当减免赋税。某不敢因一己之私,让百姓受苦。现在我宣布,某的一百封户之税,今年就全免了。”
  “我也要免税,不但今年的也免了,明年的也免!崔相,您就卖给我一千股吧!”
  “我免三年赋税,要三千股!”
  ……
  原来大家觉得十万股太多,现在却觉得,十万股太少!
  关键是,安东都护府的无主之地太多了,比山东道以及河北道全部土地加起来,也不遑多让。
  这十万股,代表着多大的利益?每股五十贯钱,简直跟白给一样!
  现在不抢,那不是脑子有毛病吗?
  最后,还是崔耕一锤定音,就按照封户的比例,瓜分这十万股的股份。
  至于那些没有封户的人也别着急,可以向这些勋贵购买。只要肯溢价,总能买得到的。
  这就相当于,众勋贵有了拿股份套现的机会,其他人有了入股的机会,大家皆有所得,一阵欢声雷动。
  李用良此时真是后悔得场子都青了,高声道:“我收回刚才的话!崔相您大人有大量,千万莫跟我一般见识啊!”
  崔耕道:“哦?莫非你也想买安东都护垦殖公司的份子?”
  “是,是,是。”李用良把头点得如同鸡喯碎米。
  “没问题,你收了魏州封户的赋税,向诸位勋贵买股份也就是了,本官绝不干涉。”
  马上就有人落井下石,道:“对,五百贯一股,我卖给你六股,整好是你今年能到收到的供养总数,三千贯钱。”
  好么,崔耕的卖价是五十贯钱,这位直接翻了十倍!
  李用良气的脸色铁青,道:“崔相,你玩儿我呢?”
  崔耕耸了耸肩,道:“是又如何?莫非……你还能报复本官不成?”
  李用良今天说过类似的话,六月债还得快,现在被崔耕如数奉还了。
  李用良寒声道:“报复倒是不敢,只是下官有一事不明,倒要请教崔相。”
  “哦?你想知道什么?”
  “下官听说,就在前些日子,有两个小女子代百姓鸣冤,要您阻止魏州三大家土地兼并,不知可有此事?”
  “确实有。”
  “那好,在下观崔相的所做所为,认为您是反对土地兼并的。如今创建垦殖公司,更是希望大家把目光转向中原以外。不知我这番猜测,对也不对?”
  有道理!”
  闻听此言,台下众人开始紧张起来。
  说到底,安东都护府的土地远离中原,大家只想赚钱,却没有当成家族之基的意思。
  若是崔耕再提出附加条件,阻止大家兼并土地,那可就麻烦大了。
  然而,出乎大家的预料之外,崔耕摇头道:“毋庸讳言,本官不希望大家兼并土地。因为土地不断兼并的下场,就是富者阡陌交通,贫者无立锥之地。进而百姓揭竿而起,不知多少世家大族有灭族之忧。当然了,话说回来,此乃大势所趋,本官也不会螳臂当车。”
  “哼,说得好听。那你答应的两个小娘子的事儿怎么办?她们现在就在你的身后。以崔相的身份,总不会吃干抹净不认账吧?”
  “本官当然不会不认账,我会给三家足够的土地来换。”
  魏理道:“可是,某要的是魏州的土地,而不是安东都护府的土地。”
  “那也不难,本官介绍一个人,大家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