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如意事 > 如意事 第603节
  她就在家中安心等着这对父子兵早日凯旋。
  浑浑马蹄扬起雪雾,天地间一片茫茫,大军渐渐远去之际,女孩子也跃上了马背。
  ……
  两场大雪后,很快便到了除夕。
  这个除夕夜,明御史过得很是焦心。
  第675章 这门亲事我同意了
  犹记得去岁除夕之际,天下大有将倾之势,许家军叛逃出京,宁阳吴氏大败朝廷兵马,京师城门紧闭,断通商,关街铺,四下人心惶惶,便是想要操办年货都是不能。
  转眼一年光景,皇位虽是易主,大庆江山却安稳许多,京中百姓也渐渐没了彼时朝不保夕之感。
  今晚除夕之夜,新帝登城楼与百姓同庆,又当众宣布了来年减赋税徭役新令,更是使得城中百姓振奋沸腾。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生长着。
  然而越是热闹安宁,明御史反倒越觉得孤单冷清。
  至少去年此时于暗中谋划大事,虽艰难却有盼头,注意力尽放在了大事之上。
  当下突然闲了下来,感知便也敏锐了许多。
  尤其是方才赶往城楼凑热闹之时,好巧不巧地遇到了许昀同他的夫人。
  那对璧人并肩而立,般配之余仿佛又透着说不出的刺眼……
  许家二老爷还同他施礼道谢,谢他当初推行新政之恩。
  听得这句谢,他的心情是别样的复杂。
  当初他有此提议,实则是陛下的授意的。
  那时,他还以为是自己好事将近……
  待一转头,听闻了许吴两家结亲的消息,再想到那日陛下授意他时那别有深意,似是暗示实为误导的眼神,他实在很难不去怀疑自己是被利用了!
  利用就利用吧……
  先惠众再惠己,也未尝不可。
  可……倒是来惠他?
  他等了这许久,各处怎丝毫动静都无?
  他每夜躺在床上时都忍不住再三确认——
  是当初太后娘娘找到他之后,他的回应让太后娘娘产生了什么误解吗?
  是他表现的还不够有诚意吗?
  卧底也做了,箭也挨了……
  他左思右想,完全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总不能是太后娘娘将此事忘了?当初不过是随口一言,只他一个人认真了?!
  胡思乱想了许久之后,明御史心一横,干脆找了机会拜见了太后,红着老脸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却不曾料到,太后娘娘反倒惊诧地看着他,千言万语化为一句——现在的年轻人动作也太慢了些!到底行不行的!
  见那年轻人还发着愣如在梦中,老太后只能又将话剖得更明白了些。
  她当初既有那番话,便是认认真真同意了的。
  在那之后,她也已经同定宁提过了此事,定宁并无明确表态,却也不曾直言拒绝。
  既是如此,那接下来不就得靠你自个儿了么!
  俩人的事情,那不得俩人去商议么!
  合着闹了半天,他还等着呢——等着媳妇自个儿从天上掉下来不成?
  亏得还知道来同她问上一问,若是一声不吭,就这么干等着……
  且等吧……
  那可是有的等了。
  等到老死进棺材那日,临去前怕是还得琢磨着——怎还没人把媳妇给我送上门呢?
  所以说,当年二人的错过,除却世事弄人之外,也果然不是没有自身原因的!
  明御史听得如梦初醒。
  哦,原来娶媳妇还得靠自己的!
  不是等分配啊!
  需要他去同定宁商议!
  是,按说他是该同定宁商议的……
  毕竟二人早已过了双方父母全权议亲的年纪,定宁经历了这么多,她的事理应由她自己来做主,是他糊涂了,糊涂了。
  他太糊涂了!
  他深深向太后施了一礼。
  多谢大师,我悟了。
  悟了的明御史急匆匆地出了宫。
  新的问题却紧接而来——他该如何同定宁商议?要说些什么?要怎么说才能尽可能地提高胜算?
  这道题型他看似很熟悉,到底是一桐书院出身,又在朝堂之上身经百战,论起言辞技巧,揣摩对方弱点,皆不在话下。
  于是,定下心来认真思索。
  甚至翻了许多书,乃至话本子。
  却仍然没能想出可行之策。
  一串炮竹声响,打断了明御史的思绪。
  交子了。
  新的一年开始了。
  他却仍然毫无头绪。
  有仆从端着热腾腾的扁食过来,笑着道:“老爷,您趁热吃!”
  明御史看向那被放在面前书案上的一碗扁食,下意识地拿起筷子,动作却又突然顿住。
  看着那双筷子,明御史的心情突然复杂。
  连筷子都是成双成对……
  “啪。”
  一声轻响,毫无食欲的御史大人搁下双筷,起了身。
  “老爷……”
  “不吃了,出去逛逛。”明御史自书案后行出,抬脚便出了书房。
  仆从有些摸不着头脑。
  来到书案边,正要将碗筷撤下时,余光却扫见椅上一物。
  仆从弯身拿起,只见像是个平安符。
  必然是老爷身上落下的。
  正想着替自家老爷收起来,却又忽然发现了不对似得,又凑近到纱灯旁仔细瞧了瞧。
  待得下一刻,突然就瞪大了眼睛。
  这……这不是清玉寺的姻缘符么?!
  可老爷身上为何会带着这东西!
  仆从完全想不通,看不懂,但却大受震撼。
  面色变幻了好一番之后,仆从到底是默默将那只姻缘符又放回了椅中原处。
  总觉得,有些事,还是装作不知道的好。
  明御史出了宅子,揣着满心心事,负着手走上了长街。
  四下仍有不时响起的炮仗声,各家各户多还亮着灯火,空气中弥漫着炮竹烟火燃烧过的气味。
  忽有一群提着灯笼的孩童嬉闹着走来,经过他身边时捂着嘴偷笑着,悄悄朝他脚下扔来一只炮仗。
  “嘭!”
  明御史被吓了一跳,待回过头去只见那群孩子已经笑着跑远。
  他摇头笑了笑,也并不生气。
  孩子闹些是好事,太平之地方有此气象。
  他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着,待回过神来之际,竟是又鬼使神差地来到了敬容长公主府的后墙处。
  墙内的老枣树早已在入冬时便掉光了叶子,夜色中黑黢黢的树枝上此时却挂着一盏亮堂堂的大红灯笼。
  明御史就这么负手看了一会儿。
  “吱呀——”一声轻响,长公主府的后门被推开,院中走出了一道人影来。
  听得这响动,明御史下意识地就要转身离去,却仍是迟了一步。
  “明大人?”
  那提着灯笼的人开口问,赫然是一名少年人的声音。
  倒也不是说他们府里的面首个个如何有见识,竟能识遍朝中官员,只因是这位御史大人这数月来出现在他们后墙处的次数实在过于频繁。
  府里许多人可都见到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