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霸蜀 > 第197章 危机来临(第七更,760票!)
  上邽。
  一天的激战刚刚落下帷幕,上邽城上下到处都是尸体和血迹,刚刚战死的魏军将士、蜀军将士倒在一起,有的还保持着临死前互相搏杀的状态。他们也许是互不相识的陌生人,或许曾经是同乡,现在都为了与他们没什么关系的所谓大义倒在了一起。
  诸葛亮围城已经百日,城里的魏军却没有一点投降的意义,也许有,但是都被郭淮强力压制住了。见敌人如此顽强,诸葛亮只得强行攻城。城里固然缺粮,他的粮食也不宽裕,之前上邽的麦子被魏军骑兵烧掉不少,这严重影响他的军粮供应,三个月过后,不管是带来的军粮还是抢收的麦子都已经快要告罄,他只能安排留守汉中的吴懿再运一批粮来。
  千里不运粮。从汉中的沔阳大营到这里有六百多里,虽然有很长一段是水道,减少了不少消耗,不过运粮的困难依然不可忽视。更重要的是,汉中存粮有限。
  兵家常识,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就是因为运输的消耗太大,所以每个将领都会想办法因粮于敌。诸葛亮抢在秋收之前出兵,目的就在于抢收上邽的麦子。如果能够把上邽的麦子全部抢收到手,就可以大幅度的减少运粮的负担。
  他的计划大部分都实现了,只有两个小小的意外。一是魏军游弋在城外的骑兵使出玉石俱焚的狠招,拼着自己挨饿,放火烧麦。二是诸葛亮低估了上邽城里的魏军坚守的意志,百日过后,他们依然没有投降的意思,甚至连松动的迹象都没有。
  接下来,只有强攻一条路。强攻需要时间,也就需要更多的粮食,诸葛亮不得不改变原有的计划,再次从汉中运粮。他非常清楚,汉中的粮食存储也有限,最多再运两次,就无粮可运了。如果从成都转运,就算有粮,时间也来不及。
  这还是接受了魏霸的建议,改变原有作战计划,推迟了半年出兵的结果。如果年初就出兵,那么汉中的粮食储备更少,他现在就必须撤兵,否则就面临断粮的危险。在汉中多呆了半年,多种了一季,不仅等到了大好的战机,而且给他增加了一季粮食收成。这些粮食换算下来,至少是多给了他三个月的时间。
  这些都是魏霸的功劳。一想到这一点,诸葛亮的心里就有些不安。
  魏霸父子进入关中已经三个月了,他们守住了关中的东部防线,把十多万魏军挡在了关中以东,实现了战略构想,为他争取了时间。可是,代价也是惊人的,要面对十多万魏军的猛攻,他们的伤亡肯定不小,每守一天,他们的伤亡都会增加。除了这些伤亡之外,更让诸葛亮不安的是魏霸在关中的举动。
  魏霸在关中征兵,当初说是征一万到一万五千兵,可是现在看来,他至少征了三万兵,甚至有可能是五万。那些被曹操强迁到关中的汉中人,都聚集在了魏霸的旗下,他现在甚至在天师道中有一个关中区治头大祭酒的身份。因为这个身份,他几乎掌握了关中近一半的人口。
  魏霸有了更多的人手,守住关中的希望大增,可是他实力的迅速增长也给蜀汉的政权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诸葛亮很清楚,魏霸那么谨慎的一个人做出这样的举动,绝不仅仅是形势所迫,他在表示他的愤怒,被他欺骗的愤怒。
  这不是诸葛亮希望看到的局面。
  内部的矛盾还在其次,诸葛亮相信魏霸就算再愤怒,也不会放魏军进入关中,相反,他会更加用心的守住关中。至少从这一点来说,目前对整个局势还是有利的。
  所以诸葛亮现在最关心的不是魏霸,而是如何攻克上邽城。
  在围城的时候,诸葛亮没有闲着,他打造了大量的攻城器械,包括霹雳车和连弩在内。这些霹雳车和连弩与魏霸所用的基本相似,因为这本来就是魏霸所献。魏霸建议他耐心等候战机的时候,同时献上了三个建议:一是在汉中屯田,加大粮食储备;一是加紧练兵,把那些新征召来的兵进行强化训练,增加他们的战斗力;最后一个就是打造这些新式的军械。
  诸葛亮本人在机械方面就有不俗的造诣,对魏霸提供的这些建议,他欣然同意,一一采纳。甚至修复斜谷栈道都采用了魏霸的建议,大大提高了修复的速度,赵云这才能及时的赶到关中。现在,他又把这些军械用来攻城,对上邽城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可惜,这些压力还是不够大,城里的郭淮同样不是易与之辈,他有足够的兵力,将上邽城守得非常严密,没有给诸葛亮留下一点机会。
  双方只能硬拼,拼兵力,拼粮食,拼士气,拼各种技战术。
  比起城里的郭淮来,诸葛亮虽然着急,却更有底气。只要关中还在魏霸手中,曹魏的援军无法到达,郭淮的崩溃是迟早的事情。他可以鼓舞士气,可是他没有足够的粮食,就算他吃人,他也撑不了多久。
  没了粮,他还能撑得住吗?
  双方都陷入了僵局,相对来说,诸葛亮的情况还要好一些。
  当然这个好,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其实双方都已经到了最艰难的时候。这时候,就看谁能坚持到底。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从指挥台上站了起来。一天的战斗已经结束了,他要撤回大营去休息。落日下,将士们正在重整战阵,不过这次不是为了再一次进攻,而是为了撤退。
  列阵的营垒一个接一个的撤回大营,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经过几个月的战斗,这些新兵迅速的成长起来,已经展现出了精锐的雏形。这是诸葛亮比较满意的一点,他相信,经过这次陇右之战,这几万精锐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夷陵之战给蜀汉带来的伤害。
  “威公,吴懿可有消息来?”诸葛亮一走进大帐,就对跟进来的杨仪说道。
  杨仪摊开手里捧着的帐本:“丞相,粮食已经在路上,不过,他说征收新粮的事务不太顺利。”
  “不太顺利,什么意思?”诸葛亮不解的看着杨仪:“那些汉中大族不肯纳粮?”
  “倒不是不肯纳粮。”杨仪叹了一口气:“规定的粮赋,他们都如数的交上来了。只是另外征收的……”他看着诸葛亮,顿了顿,似乎有些为难。诸葛亮沉下了脸,眼中的不悦非常明显。杨仪不敢敷衍,只得说道:“他们说,他们的粮另有用处,已经送往关中了,所以……没有多余的粮卖给我们。”
  “送往关中?”诸葛亮一愣,随即明白过来:“是送给魏霸了?”
  杨仪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诸葛亮迟疑了一会,又慢慢的放缓了神情,接着问道:“他有没有查一查,究竟是怎么回事?”
  杨仪眼神一闪,压低了声音说道:“据吴懿所说,这些事与魏霸无关,是那些汉中大族主动出人出粮,赶往关中,要帮助魏霸坚守关中。不过,这件事不是小事,从开始有动静到成行,至少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按理说,他不可能事先一点觉察也没有。汉中那几家,可都是在我们的监视之下啊。”
  诸葛亮瞟了杨仪一眼,沉吟不语。他听出了杨仪的意思。杨仪不仅暗指魏霸联合那些汉中大族,还把矛头指向了吴懿。他认为吴懿在纵容那些汉中大族,以不作为来支持魏霸。
  不能说这没有可能,可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这么想,杨仪栽赃的用意更加明显。
  “威公,吴懿是皇太后之兄,对朝廷的忠义,无可挑剔。”
  杨仪心头一寒,连忙点头道:“丞相,属下对吴将军没有任何疑心,只是……这些汉中人也太过份了。他们应该清楚,丞相这里更需要粮食……”
  “关中也需要粮食,魏延他们守住关中,我们才有足够的时间来攻克陇右。”
  “……呃,丞相所言甚是。”杨仪见诸葛亮脸色不善,连忙打住了话头。这种挑拨离间的话只能点到为止,说得太露骨了反而不美。他相信诸葛亮对魏家父子的忌惮不比他弱。
  “我们的粮食还能支持多久?”
  “半个月。”一谈到本份事,杨仪立刻精神起来,他指着帐本上的数目,一条条的解释,最后安慰诸葛亮道:“丞相请放心,第二批粮草就在路上,最多十天就能到,肯定能接上。另外,我建议派人到陇右去征粮,河湟一带的麦子今年收成不错。”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他也知道河湟一带的麦子收成不错。可是他一直不想去征粮,就是因为他刚刚得到陇右,在没有完全掌握陇右之前,他不能待他们太苛刻,否则极易引起人心动乱。陇右三郡之所以愿意归降他,一方面有兵威的作用,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陇右人不服曹魏,几年前,这里刚刚发生过一次大的叛乱,虽然被曹魏平定了,人心却还是思乱,所以他一出祁出,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才会立刻响应。他如果和曹魏一样,难保那些人桀骜不驯的雍凉大族不会起来反对他。
  可是,现在情况紧急,不征粮,似乎难以维持太久的时间。
  就在诸葛亮权衡利弊的时候,马岱匆匆的走了进来。他脸上全是灰尘,被汗水冲出一道道的痕迹,眼神也有些慌乱。
  “丞相,曹魏的援军到了。”
  “啪”的一声,杨仪手中的帐本落地。
  ——————
  760票,第七更到。
  月票在不断的上涨,书评区的苍蝇也多了起来,老庄对某些人的自知之明,还真是不能抱太大的期望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