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我要做皇帝 > 第465章 土化肥
  刘彻送走周亚夫以后,拍了拍胸膛。
  周亚夫来见刘彻,只是聊了聊朝鲜战事的安排以及岁首例行的上计工作。
  对于濊人跟儒家的事情,周亚夫一字也未提。
  但刘彻却知道,周亚夫实际上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不谈濊人,是因为周亚夫谈了估计也没用,自己持保留意见就好,不谈儒家,是因为周亚夫知道刘彻是倾向拉儒家一把。
  周亚夫刚走没多久,王道就一脸喜色的过来禀报:“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方才墨苑杨毅来报,陛下嘱咐的化肥一事,墨苑诸贤已经试制成功!”
  刘彻闻言,立刻就道:“摆驾墨苑,朕要亲自去看……”
  刘彻不是崇祯,相信的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墨家的人虽然节操满满,干不出类似后世天朝的科研机构那样谎报成果,骗经费骗职称骗政策的事情。
  但难保下面的宦官还有官僚们不起这个心思。
  凡事,还是防微杜渐比较好。
  半个时辰后,刘彻御驾就来到了位于上林苑西南的墨苑之前。
  因为考虑到墨家的人跟诸子百家都不怎么合得来,而且墨家研发技术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诸如噪音、污染以及大量的其他产物。
  刘彻在选址的时候,就特地选了这么一个清静,远离长安喧哗的地方。
  目前来看,这个选址还是很成功的。
  不仅墨家很满意(终于能心无旁骛,全身心的投入到追求真理大道的事业中),朝野也很满意(眼不见为净),上林苑的百姓更满意(墨苑中的墨者,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散财一次,有时候他们甚至会住到农户家中,帮着干农活,整修农具,分文不取不说,甚至还自带干粮……)。
  “陛下……”墨者虽然不信鬼神,不敬天命,但对于统治者,他们还是足够尊重的。
  更何况,秦末战乱之后的这几十年的事实充分教育了墨家——离开了统治者的支持和扶持,墨家什么也不是!
  “朕听说墨家诸贤已经研制出了‘化肥’?”刘彻一下銮车,立刻就问道:“带朕去看看!”
  墨苑如今的话事人是杨毅的授业恩师,广陵人张季。
  此人大概六十出头,但身材高大壮实,几乎与中年人无二,唯独头发雪白,脸上布满老人斑,看上去有种类似电影里的疯狂博士的味道。
  但实际上,张季是个极富同情心的人。
  因为他的弟子杨毅的缘故,现在,张季被墨苑中的墨者公推为钜子。
  算是重新将墨家这个已经分裂了五十余年的学派,重新统一了起来。
  自然,如今负责迎接刘彻的,也是张季。
  “陛下,请随臣来!”张季跪在地上拜道。
  然后,他就带着刘彻,穿过墨苑的走廊,一路向前,来到了一处宅院的地窖之前。
  刘彻到的时候,这个宅院已经是被负责墨苑安全保护的南军士兵团团保护了起来。
  “陛下请捎带片刻……”张季来到那地窖前,趴下身子,带着墨者们,扒开地窖上方掩埋着的土壤,露出了埋在地下的好几个搪瓷罐子。
  只见张季将其中一个罐子挖出来,然后,毕恭毕敬的捧着它,呈递到刘彻跟前,拜道:“陛下,此乃臣与河东墨者阳弋,结合河东当地老农的一个方子,改良而出的‘化肥’”
  他将那被密封的搪瓷罐子打开,顿时,一股浓重的刺鼻味道弥漫开来,刺激的刘彻下意识掩住了鼻子。
  只能说,这些科学家,果然都是政治上的白痴啊!
  刘彻心里想着,但脸上却是乐开了花:这味道,他太熟悉了。
  穿越前的尿素,貌似也是这么个味道。
  嗯,久未清洗的茅房里大概也有这样的味道。
  张季却似乎根本没看见刘彻的模样,他只顾着汇报:“陛下,此物,臣以人尿、熟石膏、水,以不同比例混合后,窖藏深埋十日而成……”
  另外一边,杨毅也捧了个罐子,献宝一样的跪下来拜道:“陛下,还有此物,以牛粪、石膏粉混合后,深埋窖藏三日而得!”
  说着他也打开了那个罐子,顿时,一股类似氨水一样得味道,呛入刘彻的鼻腔中。
  刘彻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这些味道确实不怎么好闻。
  但是,刘彻却知道,这些看似肮脏难闻的东西,将给汉室的农业带来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
  刘彻穿越前,化学成绩并不好,也早都全部还给老师了。
  但,只听张季与杨毅的报告,刘彻也差不多知道,这两者‘化肥’应当是现在情况下最容易也最方便获取的化肥了。
  虽然比之现代的化肥工厂,这种土法制造的化肥,不管是效果还是产量,肯定拍马都不赶不上。
  但,有跟没有,那是两个概念。
  有了化肥后,盐碱地也好,地力耗尽的土地也罢,都能重换新生。
  更重要的是,化肥的增产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
  “已经试验过了没有?”刘彻耐着性子问道,他现在能肯定,这两种’化肥‘肯定能对汉室农业贡献巨大的力量。
  但,还是要做做试验,摸索出最佳的施肥方式。
  “回禀陛下,臣等正是试验过后,确认这两物能对粟米增产有帮助,方敢向陛下汇报!”杨毅立刻答道:“还有,陛下前些时日与臣等提及的以矿物或者动物骨骼为肥料,臣等也在抓紧试验、研制,一有成果,立刻报于御前!”
  “善!”刘彻终于抚掌大笑:“快带朕去看看,施过肥的庄稼,到底长势如何?”实际上却是,这两种’化肥‘的味道都不怎么好闻,刘彻虽然不嫌弃,但也有些受不了,毕竟,他锦衣玉食惯了。
  “诺!”张季闻言纳头就拜。
  墨家在经过了五十多年蛰伏后,终于得到了现在的这样的机会,能再次参与到天下大势之中。
  这个机会,墨家上下,人人都想把握。
  不求重现战国时期,儒法墨并称显学的辉煌,起码,也要成为一股能影响天下的政治势力,然后,再将墨家思想发扬光大,广收门徒。
  而这一切,全都取决于眼前的这位大汉天子的态度。
  因而,墨家上下,对于天子吩咐的事情,都是尽心竭力,用尽一切方法,以求天子更加看重。
  现在看来,这个选择非常正确。
  刘彻兴致勃勃的在张季一行的引领下,来到了墨苑附近专门划给墨家试验的几百亩地旁边。
  这些土地并非只归墨家所有,同时,它们还是农家的试验田之一。
  刘彻到的时候,几个少府的农稷官员,正在指挥着佃农除草和翻土。
  现在,粟米已经接近收获时节了,农田里满是沉甸甸的粟苗。
  刘彻一路视察过去,发现,粟苗长势都很喜人,而且颗粒饱满,基本上没有病虫害和杂草。
  “陛下,这十亩地,是用过‘化肥’的……”张季领着刘彻来到一块不大的田边介绍起来。
  汉室的田亩制度比较奇怪。
  以纵一步横二百四十步或者一百二十步为标准。(二百四十步的是大田,一百二十步为小田,关中主要以一百二十步的小田为标准)
  换句话说,汉室的田地,一般都是长而窄的模样。
  所以,所谓的十亩地,其实宽度也就十步。
  刘彻亲自下地,摸了一下据说施过化肥的粟米,然后,他再与旁边那些没有施过化肥的田地比较了一下,虽然施肥的时间并不长,而且没有在粟米种植开始就施肥,但两者之间,已经有了明显的差别了。
  施过肥的粟苗,明显穗更大,果实也更多,也更健康。
  “传朕的命令,让少府令立刻来见朕!”刘彻喜不自胜的下令。
  化肥这种大杀器既然已经出现,当然要立刻大规模的进行推广。
  只是,这人尿还好说,牛粪的话就有些难度了。
  而且,强行推广的话,百姓未必会领情。
  还是先在上林苑试点比较好。
  这样一来,这任务就得交给少府去办了。
  今年秋收后,就让少府做好化肥的生产工作,争取明年开春的时候,能满足整个上林苑佃农的需求。
  只要上林苑明年丰收,那么,这关中肯定闻风而动。
  到时候,刘彻不需要宣传,也有着大把大把的人哭着喊着求‘陛下慈悲,赐予化肥’。
  要是运作的好,这化肥甚至能成为刘彻手里的一张王牌,进一步的将关中的地主士绅阶级给绑架到自己的战车上。
  一个时辰后,少府令岑迈赶来墨苑。
  刘彻让墨家将化肥的生产技术以及制备方案移交给少府,同时,刘彻当然也毫不犹豫的重赏墨家。
  钱帛田宅什么的,墨家拿了也是当散财童子,甚至可能还会因为赏赐的太多,而只顾着去散财而拖慢了科研进度——这是有先例的,墨家的墨者们,口袋里钱一多,就必然丢下手头的工作,去践行自己的墨者之道。
  所以,刘彻干脆换了个赏赐方法——他任命协助张季,研发出了化肥的河东人阳义为代国内史,去晋阳为官,并给予他特权,全权负责在代国推广化肥。
  墨者闻言后,立刻欢天喜地的给刘彻跪下来,三呼万岁。
  对墨家来说,研究技术,科学,那是个人爱好,他们更感兴趣的,还是在天下传播他们的思想,将墨家的理念在实践中践行。
  只是,刘彻并不怎么看好他们的这个伟大的理想……
  历来,科学家、文青以及艺术家当官,基本都是悲剧……
  但墨家却偏偏极为热衷此道。
  刘彻也没有办法,只能让他们去试试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秦代的时候,有不少墨者当过地方官,甚至有些杰出的墨家官僚,曾经做出过不少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