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崇祯聊天群 > 第1307章 人事调动(为Astrological万赏加更
  检阅完毕,崇祯皇帝带着文武百官,又坐着火车回到了京师,天都没黑,而且比坐马车还舒服。交通的改善,也是显而易见。
  崇祯皇帝下旨,定于明日开一次大的早朝。也就是说,明天早朝,所有在京官员,够资格的都要参加。
  大部分官员都猜出来,大概和今天去检阅蒸汽铁甲船有关。回去的同时,心中也在琢磨,明天早朝,该说些什么好?
  他们猜想的其实没错,第二天的早朝一开始,崇祯皇帝的开场白,就是对底下臣子说道:“诸卿不管昨日去没去通州,应该都对蒸汽铁甲船有了解了吧?”
  一听这话,没有出乎意料,底下臣子当即纷纷回应,拍起了崇祯皇帝的马屁。
  “陛下发明之蒸汽机,真乃大明重宝也!不但能拉动一连串的货物南来北往,而且还能驱动铁甲船纵横水上,实在是厉害啊!”
  “臣昨日算是长见识了,也唯有陛下,才有如此奇思妙想,并得以成功!”
  “……”
  面对这些马屁,崇祯皇帝并没有特别表示,而是等他们说了一会之后,才脸色严肃地说道:“朕其实想说得是,卿等昨日看到的,蒸汽铁甲舰,蒸汽火车等等,这些对大明改变之大,毋庸置疑!而这,就是科技的力量!你们想一下,如果用这些依托科技而创造出来的物品,去和以前相比,会怎么样?”
  “比如,蒸汽铁甲船上装上火炮,以前的战船,就算再多,又有何用?炮打不毁,火烧不掉,而蒸汽铁甲船却光靠撞,都能撞翻以前的船。这是科技的胜利,是一个划时代的胜利,诸卿以为然否?”
  “还有,如今卿等大部分都只是体验了京师到通州这一段火车的好处,相信卿等应该心中已经有数,坐火车比起以前坐马车,不但要快捷,而且要舒服地多。如果换成京师到应天府的距离,那么朕可以给卿等说,这种不同交通工具的差距,只会更大!而且朕可以告诉你们,火车还可以根据新的科技继续改进,可以改掉现有的一些缺点,比如噪音大,比如速度还不够快等等……”
  早朝上,就只听见崇祯皇帝在侃侃而谈。底下的臣子,都有不少臣子在连连点头。哪怕是那些老成的臣子,也都能从他们的脸色上看出,他们对崇祯皇帝的这些话是赞同的。
  崇祯皇帝说着说着,忽然声音提高了一点,总结说道:“总之,朕就一句话,科技改变大明!这句话送给诸卿,希望卿等都要牢记!另外……”
  说到这里,他缓缓地扫视过底下臣子,当众宣布道:“科技清吏司以后提升为科技部……”
  听到这话,底下众多文武官员对此都是在意料之中,又有点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是原本就有交通部为前例,皇上如此强调科技,那科技清吏司迟早有一天会提升规格,谁都没有怀疑。
  意料之外的是,他们没想到,崇祯皇帝在这次早朝上就直接宣布了。
  几乎所有人,在听着崇祯皇帝的话后,都下意识地把目光转向一名站在工部尚书后面的中年人。他们的眼神中,都有着羡慕之意。
  果然,就听到崇祯皇帝接下来说道:“原科技清吏司郎中宋卿何在?”
  宋应星事先并没有接到通知,可此时,隐隐知道皇帝要说什么,心中顿时激动了起来,连忙出列,恭声回道:“臣在!”
  崇祯皇帝看向他,目光柔和了一点,带着一丝庄重说道:“宋卿在科技清吏司整理科技一道,梳理出科技的方方面面,并成立多个方向的研究所,为我大明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宋卿所著之《天工开物》,更是总结出了我大明目前的科技基础,使朕及天下百姓对大明之科技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朕决议封卿为科技部尚书,希望卿能再接再厉,不断提高为大明科技水平。此份重担,卿可愿意承担否?”
  《天工开物》的素材,在宋应星遇到崇祯皇帝之前,就已经整理地差不多了。担任科技清吏司郎中之后,他又获得了更多的资料,加以补充后,发版了《天工开物》,比起原本历史上那本,要更全面,更详实。
  一经发布之后,顿时洛阳纸贵。很多人都是在看了这本《天工开物》之后,才把崇祯皇帝所推广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大明现有的具体事物相联系起来,一下都恍然大悟,原来科技就在身边!对这个时代的大明人来说,让科技对他们更少了一种神秘感。对于推动科技在大明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比如说,原本从事炼铁的人知道了,原来科技还能解决他们炼铁中遇到的问题。原本想不明白的难点,通过《天工开物》,终于知道了大概是怎么回事。如此一来,他们自然就对相关方面的科技有兴趣,想着多了解下。
  炼铁如此,其他行业也是如此。至少让很多人对数理化三方面都有了很多兴趣。
  而早朝上的宋应星,没想到自己只是一个举人而已,虽然皇上当初就有提及过这事,可今日,他真地成为了二品尚书,文官中最高的官位之一,他又怎么可能不激动呢!
  此时此刻,宋应星强行压抑着心中的激动,大声而有力地回应道:“微臣愿意将所有精力都投身到壮大大明科技之上,百死而无悔!”
  说话的同时,他的脑海中就闪现出应天府城外,和崇祯皇帝初次相遇的那一幕。皇上当时的话语,又在他耳边响起。
  如今,皇上已经兑现了他的承诺,科技清吏司提升为科技部,而他,区区一个举人,也被皇上特旨提拔为正二品的科技部尚书。那么,接下来就是自己要用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回报皇上,方不辜负皇上这份知遇之恩!
  自古以来的六部,到大明这个时候,就多了两个部,也就是刘懋为尚书的交通部,和宋应星为尚书的科技部,一共是八部了。
  不少臣子羡慕地同时,便拿眼瞧向站在前面的礼部尚书孙元化。因为孙元化还兼任着一个新的衙门,就是教育司!按照皇上之前的做法,先新设一个衙门,级别会低一些,等做出了成绩之后,就提高规格,成为一个新部了。那这个教育司,会不会以后就成为教育部呢?
  许多臣子对此,都给出肯定的答复。这么一来,孙元化岂不是占了两个位置?
  想到这些,就有臣子开始打教育司的主意了。六部尚书,不,现在是八部尚书,是天下文官追求的最终目标(当然,内阁也是),可位置只有这么几个,如今都已也有人。可这教育司,是不是可以动动脑子?新的衙门刚成立,那可是可以鲤鱼跃龙门,越级提拔的。
  刘懋不说,宋应星连进士都不是,只是区区一个举人而已。可就因为他在科技领域比别人多懂一些,好运就降临到他身上了。如果自己去从事教育方面,在这方面多点贡献,那以后会不会有这样好运?
  不少臣子对此的看法,是觉得有希望!特别是那些自我感觉对于教育这一块有心得的,比如开办过书院的那些,就更是觉得可以考虑走一下教育这条路子。
  于是,让崇祯皇帝没想到的事情就发生了。
  早朝结束之后的几天,他就收到了不少奏章,大概就是献言献策,如何扩大如今的童校,又或者,如何补充教育的不足,比如致仕官员开办书院等等,可以给其便利,规定其书院学科内容,纳入教育司管辖,可称之为民办童校。
  对这些奏章,崇祯皇帝倒是欢喜的,便朱笔一批,转内阁认真考虑,和司礼监会商,拿出具体的章程。
  忙完了这些,崇祯皇帝就又有点苦恼,大明科技的基础还是太薄弱了。
  他一直在试验电的应用,可是效果都不理想。不是说产生不了电。要产生电,用电磁感应就很容易实现。而是有关电的存储和运用,需要的配套基础工业太多。
  就比如,把电用来照明,崇祯皇帝知道要用钨丝是最好的选择。可是,就目前大明的科技基础,这个钨丝,搞不出来啊!化学学科的基础,还得加快进度才行!导电用的铜丝,厚薄不均匀,也相当麻烦,这又和物理有关。
  总而言之,大明的科技水平还远远不够,需要继续努力!
  感慨了一阵之后,崇祯皇帝便进了聊天群,查看了下消息,特别是来自倭国的消息。其中有一条,来自于卢象升的奏对。说如今倭国只要粮食不缺,就很安稳,他向崇祯皇帝提出,说他继续待在已是藩国的原倭国已经没有必要,想要回辽东那边去了。
  对此,崇祯皇帝并没有反对。不过他对卢象升的安排,在早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因此,他回复卢象升,让他先回辽东,后面还有旨意给他。
  而后,他又从东厂提供的消息中,让人找出了辽东巡抚左应选的有关消息,整个都过了一遍,加上周皇后那边记录的,平时在聊天群中关于辽东方面的聊天记录进行核实,便大概能够明确左应选这两年做事的成果。
  总的来说,还不错。在卢象升把精神扑在军事方面,准备攻打倭国的这些时间内,左应选的精力就主要集中在辽东民生上。可以看出,左应选确实尽心尽力,让原本一片废墟的辽东,又有重新焕发新春的苗头。
  看到这个情况,崇祯皇帝在心中也很满意。既然这样,那调走卢象升,自己也能放心了。
  如今,就只差东风了。
  他这么想着,还真别说,想什么来什么!
  这一天,兵部尚书申用懋上书崇祯皇帝,说他年事已高,恳请皇上恩准,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申用懋,一五六零年出生,如今已经是七十七岁高龄。他的身体还不如孙承宗,而孙承宗却早几个月提出告老还乡,已经回去颐养天年了!也亏了如今的大明很强大,军事上的事情,皇上都有插手,安排地很好,反正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让他这个兵部尚书都少操了不少心。
  换成原本历史上,他早好几年就受不了,向崇祯皇帝告老还乡了!而后,就在崇祯十一年,也就是明年病逝。不过不管怎么样,都算是长寿了。
  对于申用懋的奏章,崇祯皇帝按照惯例,进行再三挽留,不行之后才答应了他的请求,准了他的奏章。
  不久之后,圣旨很快就下达,新任兵部尚书为辽鲜总督卢象升。
  对于这道旨意,任何人都没有异议,那些原本还看着这个位置的人,也都打消了念头。要说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大明最有资格来坐的,卢象升一出,其他人谁与争锋?
  哪怕是归化总督洪承畴,除了年纪比卢象升大一点之外,其他方面,也是比不过卢象升的。
  而卢象升是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如今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未来的仕途还很久远,前途也很光明。对于这些,任何人都很明白。
  而在年底之前,有一道新的人事调动旨意公布。调任归化总督洪承畴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回京任职。这也是正二品官职,还当有监察百官的职责,可以说权责很大,同样是个让人羡慕的职位。
  对于这道旨意,也没人有意见。以洪承畴的功劳,归化总督的身份,调任这个职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洪承畴的性格,相对沉稳,知轻重,懂分寸,不是个愣头青。而监察职权,就很适合他。要是让海瑞那样的来当,必然会把大明官场搞得天翻地覆。有的时候,眼里揉不得沙子,只会越来越乱!
  另,洪承畴是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同样年富力强,正当做官的黄金年龄。
  崇祯皇帝感觉之前所想的事情应该差不多了,就私聊了温体仁道:“温卿,朕之前交代的事情,可以先开始吹吹风了!”
  不用说什么事情,温体仁一听,就知道皇上所指的是什么事情,他顿时便心中欢喜,立刻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