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锦绣医妃之庶女凰途 > 锦绣医妃之庶女凰途 第62节
  琥珀最喜欢去济世堂了,或者说,应该是华鸿街,华鸿街上不仅有济世堂,还有各式的点心铺子、胭脂水粉铺、书铺、绣坊等等。
  每次琥珀都会顺路去买些点心,或者带些医书、话本子给自家姑娘。
  她没在济世堂久留,把那四瓶紫雪丹丢给了刘小大夫,又转述了楚千尘的话后,就迫不及待地拍拍屁股走了。
  她走得急,没看到她一出门,下一刻,后堂就走出来了一个头发花白的青衣老者。
  “祖父!”刘小大夫迫不及待地招呼老者道,“您快来看看,这是姑娘刚刚派人送来的紫雪丹。”
  这青衣老者正是这济世堂真正的主事者刘老大夫。
  刘老大夫他三月时被人请出京城去看病,之后又回了一趟老家,昨天才刚刚回来,因此他至今还没见过传说中那位医术赛华佗的小神医,只是听孙子与医馆里的伙计把小神医的医术夸得是天花乱坠。
  刘小大夫把济世堂制的紫雪散与楚千尘赠的紫雪丹分别放在了两个小碟子上。
  两者一比较,差别立见。
  第76章 不凡
  紫雪丹的颜色明显更正,应了“紫雪丹”这个“紫”字,相比下,济世堂制的紫雪散就显得暗沉许多,应该算是紫褐色。
  刘老大夫看着碟子上的紫雪丹,动了动眉梢,“这紫雪丹的颜色倒是像古籍上提的。”
  他说着,以银勺从紫雪丹上刮了些药粉,尝了尝,喃喃自语着:“寒水石、滑石、犀角、羚羊角、木香……”
  说句实话,刘老大夫心里多少对楚千尘超凡的医术有些将信将疑,怀疑孙子说得是不是太夸张了。
  他尝了两次,喃喃道:“除了紫雪散常用的十六味药,我倒是没尝出别的药……也不知道小神医是加了什么无色无味的药材,才会让这紫雪丹色泽如此鲜艳。”
  刘老大夫虽然没直说,但是话里透出的几分意思,明显对楚千尘的做法有些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紫雪散的方子是自古传下来的,能流传这么多年,每一种药材那自然有它的深意,一个小姑娘说改就改,缺少了几分对古方的敬畏之心。
  而且,药自然是看药效,把这紫雪丹做得这般鲜艳好看,就能治病吗?!
  不过,此举倒也附和年轻小姑娘家家的心性。
  刘老大夫微微摇了摇头,觉得孙儿还是见识太少了。以后他还是要多带孙儿去见见世面。
  “祖父……”刘小大夫看得出祖父对小神医不太信服,想解释什么。在他看,小神医亲手制的紫雪丹那必然是这市面上常见的紫雪散要好上一大筹!
  可惜,他还来不及解释,就被外面的喧闹声打断了。
  “大夫,我要找大夫!”
  医馆外的街道上,忽然传来了女子激动的喊声。
  一个三十岁不到、着青衣短打的男子抱着一个六七岁的男童快步进了医馆,身后紧跟着一个身段丰腴的妇人。
  那妇人满脸焦急之色,眼眶里含着泪,嘶哑着声音道:“大夫,大夫在哪里?快救救我家二狗!”
  男子把怀中的男童放在了前堂的榻上,只见那男童小脸发白,两眼上翻,手脚抽搐痉挛,但眼神涣散,显然已经失去了意识。
  刘老大夫连忙给男童探起脉来。
  而那妇人急切地问刘小大夫和伙计:“神医?神医在哪里?”
  妇人情绪激动,声音有些尖锐。
  刘小大夫摇了摇头,“神医不在……”
  “神医不在……”那妇人像是丢了魂似的,“徐氏医堂的大夫说,如果是神医的话,也许还有救……”
  刘老大夫神色凝重,收了探脉的右手,沉声道:“外感时邪,入里化热,热极生风,她得的是急惊风。热度有些高。”
  男子连连应声:“是是是,徐氏医堂的大夫也是这么说的的。”
  惊风症是小儿常得的一种急病,更是恶候。是以《东医宝鉴》有云:小儿疾之最危者,无越惊风之证。
  妇人连忙补充道:“我家二狗昨晚吃坏肚子,上吐下泻,我们本以为休息一晚就没事,可是昨天半夜就开始发烧还越烧厉害,四肢不时抽搐……”
  刘老大夫捋着胡须道:“她这是郁结肠胃,痰热内伏,蒙蔽心包,引动肝风……阿明,你去取紫雪散来。”
  刘小大夫还没应声,那妇人已经激动地说道:“没用的,徐大夫也开了紫雪散,我们也喂二狗吃了,可反而烧得更厉害了!人也昏迷了过去……”
  这儿女都是当娘的心头肉,妇人说着说着眼泪如泉涌,声音颤抖得厉害,“徐大夫说,小儿病最麻烦的就是惊风症,这病他治不了,让我们来济世堂找神医试试……”
  妇人仿佛被抽走了浑身的力气般,瘫软在地上。
  刘老大夫全然无法反驳,医书古籍上是有这么一句:“小儿之病,最重惟惊”。
  惊风症辨证不难,难得是治。
  这孩子高热神昏、抽风惊厥,热邪内陷心包,要是不能及时清热解毒,开窍定惊,怕是性命危矣。
  这时,伙计忍不住插嘴道:“徐氏医堂的紫雪散不行,可不代表我们济世堂的紫雪丹不行。”
  “我们济世堂的紫雪丹那可是神医亲手所制!”
  伙计昂首挺胸地说道,颇为自豪。
  济世堂的两个伙计和刘小大夫都亲眼见识过楚千尘超凡的医术,对于她,他们几乎是有一种盲目的信任。小神医制作的紫雪丹,那自然是远超旁的紫雪散,必然是神药。
  “神医?!”那瘫坐在地上的妇人原本晦暗的眼眸一下子又有了神采,“神医的药那肯定是灵丹妙药!”
  话音刚落,就见刘小大夫已经取了一瓶分装好的紫雪丹过来了,“紫雪丹来了!”
  “阿明,这是刚制好的新药,还没试药,不宜给重症病人使用!”刘老大夫微微蹙眉,反对孙儿轻率的举动。
  这孩子的惊风症已是重症,须得步步谨慎,用错了药,一旦他丢了性命,别人不会记得徐氏医堂没治好他,只会觉得是他们济世堂治死了人,毁的是济世堂的名声。
  古语有云: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事关人命,任何一味新药都要先谨慎地反复试用,记录其药效,才能推广。
  那青衣男子根本不听刘老大夫的,激动地说道:“小大夫,不妨事,快给我家二狗用这紫雪丹吧!”
  “不妥,”刘老大夫再次反对道,“人命关天。”
  那妇人闻言急了,突然间好似猛兽似的一窜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夺过了刘小大夫手里的那个小瓷瓶。
  刘小大夫完全没想到她会来抢,一个不留神,手就空了。
  他知道对方着急,因此也没发脾气,耐着性子说道:“这位夫人,你别着急,先把药给我,我来喂给你家二狗吃。”
  那妇人像是怕刘小大夫要来抢似的,紧紧地把小瓷瓶攥在了手里,提防地看着刘小大夫。
  青衣男子把妻子护在身后,“不给,我们自己喂!”
  他们夫妇算是看明白了,这医馆的老大夫怕担事不敢给他们儿子用药,他们可是亲耳听到的,这药是神医治的,决不能让小大夫拿回去,否则,指不定小大夫又被老大夫给劝住了。
  刘小大夫拿他们没辙,生怕他们乱喂,连忙道:“这紫雪丹是急救药,不可多用。以二狗的年纪,给他喂三丸就够了,一日两次。”
  妇人捏着那一小瓶紫雪丹,赶紧给了诊金,就拉着丈夫抱上儿子走了,还走得极快,生怕他们会追上来似的。
  刘老大夫看着那一家三口的背影,眉头皱得更紧了,不赞同地训了孙子几句:“阿明,你也太大意了,怎么就让他们这么走了呢!”
  “你等着看,那孩子说不定病情还会有变,他们肯定会再来。”
  徐氏医堂擅长治小儿病,祖上在前朝还做过太医,连他们都治不好的急惊风那京城里大概也只有太医院有本事治一治了。
  刘老大夫满腹忧心化成了一声长长的叹息声。
  今天的天气有些阴沉,厚厚的云层遮蔽了大半个天空,仿佛黄昏提前降临似的。
  到了下午,就开始下雨,细雨绵绵。
  刘老大夫提心吊胆,这一天直到宵禁,那对夫妇都没有再回来。
  第二天,他们还是没来。
  到了第三天,一大群人蜂拥着来了,把济世堂的大门口围了个水泄不通。
  刘老大夫一眼就认出了为首的两人是前天来过的那对夫妇,心里咯噔一下:糟糕,砸场子的还是来了!
  不想——
  “刘小大夫在吗?我们是特意来谢谢您的!”二狗娘喜笑颜开地说道。
  “济世堂真是悬壶济世啊,大夫你瞧,我家二狗已经全好了!”
  说话间,后方一个老妇把一个六七岁的男童牵了过来,男童的眼珠子滴溜溜地转着,神情活泼灵动,正是前天病得奄奄一息的二狗。
  二狗娘又道:“不愧是神医啊!这紫雪丹真是神了,我家二狗服下这紫雪丹后,不过一炷香功夫,身上的热度就开始退,一个时辰后,人就醒了过来。到了晚上服了第二次后,烧就完全退了……”
  “我家二狗可是我们家的三代单传呢,救了孩子,您可就等于是救了我们一家的性命!”
  夫妇俩客客气气地对着刘小大夫连连致谢,一副感恩戴德的样子。
  要不是刘小大夫扶住夫妇俩,他们怕是要跪下去磕头了。
  看着这一幕,刘老大夫神情怔怔。
  他悄悄招来伙计吩咐道:“拿一瓶紫雪过来我看看。”
  伙计立刻去取了紫雪丹,刘老大夫反复地闻了,尝了,还碾碎了一颗药丸,仔细看了,却还是不知道那个小神医到底在紫雪散的古方上做了什么改变,竟然连徐氏医堂治不好的急惊风都能治好!
  好生道了一番谢,二狗一家人又浩浩荡荡地走了,正好与琥珀擦身而过。
  琥珀难免多看了那一家人两眼。
  “琥珀姑娘!”刘小大夫笑眯眯地迎了上来,“上次你送来的紫雪丹真是神了。”
  他指着二狗子一家道:“你看到那家人没有?前天那家的男孩得了急惊风,命垂一线……”
  刘小大夫把前天发生的事细细地说了,目光灼灼,对小神医的本事更佩服了。
  琥珀微微笑着,她对自家姑娘那自是信心十足。
  坐在窗边的刘老大夫略显惊讶地打量着琥珀。
  琥珀穿着一袭简单的柳色襦裙,梳着婢女常梳双丫髻,容貌娟秀,气质端庄,那通身的气度就是小户人家的千金也比不上的。
  由其仆可见其主。
  刘老大夫行医多年,自是阅人无数,原本他还猜测孙子口中的小神医会不会是京中某个太医家里的姑娘,现在却隐约有种自己猜错了的感觉。
  “刘小大夫,”琥珀笑眯眯地转达了楚千尘的意思,“我家姑娘说了,小儿惊风症是常见病,这紫雪丹是镇惊开窍的良药,还可以治疗小儿麻疹等热病,以后紫雪丹就只给济世堂。”
  “琥珀姑娘,扰烦你回去替我谢谢你家姑娘了。”刘小大夫有些激动地郑重作揖道。
  他大概也猜到这是小神医因为前些日子有人因她的缘故砸了济世堂,所以才会有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