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还没来,顾立春的任命先下来了。
  朱书记和颜悦色地说道:小顾,你这是特事特办。你可是咱们红河农场建场以来最年轻的科级干部。你以后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把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放在首位,不要辜负组织对你的信任。
  顾立春肃然道:我一定遵循伟大领袖的精神指示,谨记书记的谆谆教导,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朱书记满意地点点头。
  顾立春出了党委办公室又转身进了场长办公室,邓场正在飞快地写着什么,察觉到顾立春进来,头也不抬地说道:场办已经向总场申请,把林业和渔业方面的事也划到你们农牧科,以后也归你们管。后勤科以后专管后勤和劳资。
  顾立春一本正经地答道:我服从组织安排。
  邓场不说话了,继续工作,顾立春只好主动找话说:邓场,我第一次当干部,什么也不懂。还请邓场要多教教我。
  邓场道:没事,相信你自己,你比其他人都会当干部。
  顾立春试探道:那副科的岗位职责是什么?你得给我划好道,我才方便行动。
  邓场终于停下手中的笔,抬头看了顾立春一眼,基本上科长做的你也能做,关键看你的能力和处事能力。不过,我建议你有什么事尽量先和齐科商量,整个农牧科的日常工作,职工安排,你们自己做主;大事和拿不准的事,再来问我和朱书记。
  顾立春顺着杆子往上爬,那我能自己选择科员不?
  邓场睨了他一眼:你想选谁?陈洁?她不是要进党委办公室吗?那个吴胖就算了,不太行。
  顾立春忙道:不是陈洁和吴胖,是赵高,我觉着他人还行,最近进步非常大,参加生产劳动非常积极,还经常发动全家人一起参加义务劳动。
  邓场对赵高也有印象,这小伙子确实挺积极,他略想一想,提醒道:选拔人才,关键要看能力,不能只凭个人喜好和关系远近。
  顾立春忙说:我明白的,邓场,我这人喜好相当广泛,很少偏好哪一类。而且我觉得,一个人的能力如何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看领导怎么用。
  邓场对这个话题略有兴趣,反问一句:那你说说怎么用人?
  顾立春一记马屁适时送上:说到用人,邓场才是个中翘楚,你慧眼识珠,目光如炬,善于发现人才。找到人才后,又给予手下以充分的信任,敢于放权,大力挖掘手下的潜力。
  邓场面带无奈:
  他摆摆手,行啦,就按你说的办吧。
  顾立春满意地离开了。
  赵高本就是正式工,成为农牧科科员属于内部调动,程序比顾立春转正和提干要简单得多。
  赵高先是听到顾立春升为副科长,又收到通知说,他被调到农牧科当科员。一时间,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顾立春怕他像他妈那样,一激动就晕倒,赶紧说:先平静一下,别激动。
  赵高咧着嘴笑,强作平静:没事,我不激动,不激动。
  吴胖本来对坐办公室没兴趣,可是看赵高都去了,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
  他问顾立春:顾哥,赵高都去了,那我呢?
  顾立春道:林业和渔业也归我管了,你以后也归我管。
  顾立春怕吴胖一根筋想不开,就好声跟他解释:本来你也够资格了。邓场都夸你能干。就是吧,我觉得办公室里太拘束了,动不动就要开会,每天还得写稿,看材料,不太适合你。
  吴胖一听说还要写稿看材料,脑袋都大了。
  写文章?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算了,赵高想去就去吧。吴胖很快就想通了。
  赵高一听顾立春这么说,顿时由喜转忧:顾哥,科员还要写稿啊?可我的语文就没及格过,作文每次都是硬凑的。这可怎么办?
  吴胖在旁边补刀:你不光是语文不及格,别的科也不及格。
  赵高愤怒:你还说我,你每次都是倒数。老师让写400字的作文,你三百八十字都是菜名。
  吴胖一点也不以为耻,反而以为荣,嘿嘿,谁有我厉害,记得那么多菜名。
  顾立春安慰赵高:没事,咱们科室笔杆子有梁科,你可以不会写,但记得嘴要甜,态度要诚恳,把梁科员哄好了,有材料让他写,你尽量跑外勤。当然,我还是建议你能学就尽量多学些,以后用得上。
  赵高想了想,听顾哥的准没错,他咬着牙点头:行,我以后要多学习。
  眼见连赵高都坐上办公室了,孙厚玉是既羡慕又酸溜溜的,赵哥,恭喜你啊。
  赵高早已不跟孙厚玉计较了,何况,他现在已经是办公室人员,姿态上更要注意一些,因此,他很矜持地说道:你好好努力,跟着顾哥干,以后会机会多的是。
  孙厚玉连连点头称是。
  消息传到赵家,全家是一阵欢呼激动,大家都怕赵高妈再晕倒,都一脸紧张地看着她。
  赵高妈摆摆手,大气地说道:嗐,我又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这样的小场面,没什么。
  赵家众人:
  赵高他妈这次是没晕倒,可那些家属的耳朵可没少受荼毒,她张口我三儿子,闭口我家东大,听得大家耳朵起腻,又不好意思说她。
  赵高当上了科员,赵家一家子是扬眉吐气,说话嗓门更敞亮了。
  赵高他妈又张罗着要请顾立春吃饭,赵高说道:天太热,顾哥最近胃口不好,再说了,人家妈来了,跟你的厨艺一比你也知道。要不咱家还是送点肉和骨头过去吧。家里有好东西,他妈也做不好,还不如拿到顾家让田姨收拾,他也好蹭饭。
  赵高他爸也赞同儿子的话。于是隔天,赵高就拎了二斤排骨一斤瘦肉去顾立春家。
  田三红看到赵高提这么多东西来,便推辞道:上次搬家刚送完肉,这次又送,怎么好意思。
  赵高笑道:田姨,这次不一样,是恭喜顾哥当上副科长,也顺便庆祝一下我当上科员。
  田三红自然知道这件事,她想了想,便收下了,又说:你们俩是该庆祝庆祝,这样,你晚上叫上你们全家还有吴胖,咱们包饺子吃。赵高欣然答应。
  晚饭吃的是猪肉韭菜馅饺子,饺子煮好,田三红让小满和立夏分别给赵家和陆家送去一盘。赵家两个孩子一看到顾家送来的好吃的,顿时两眼放光。赵志军十分不好意思,可是他和他岳母的厨艺又拿不出手,便暗暗打算,以后多帮顾家干点体力活。
  韭菜本身鲜嫩水灵,再融入猪肉的香味,让大家食指大动。田三红考虑到赵家一家人和吴胖的饭量,又特地烙了十几个韭菜盒子备上,就怕不够吃。
  吴胖吃完饺子又吃韭菜盒子,满嘴冒着油光说道:顾哥,你能把田姨弄进食堂吗?
  顾立春一脸为难:食堂咱没熟人,上次还把人家给得罪了,不好进。
  吴胖一听不禁有些气馁,进个食堂咋就这么难呐。
  赵高他妈也关心田三红的工作问题,她侧脸问顾立春:小顾,你上次收苜蓿不是招临时工吗?下月再收苜蓿让你妈也去。
  顾立春本来就有这打算,便道:行,先让她去适应适应。
  田三红一听很快就有活干,心里踏实不少。她还真怕一直靠着儿子养活。
  顾立春想着他当上农牧科的副科长以后,就可以着手安排一些别的工作了。特别是林业和渔业方面,还有很大的施展空间。
  顾立春回了封信给姑姑,把最近的情况做了一个说明,说他们已经把家搬进农场了,他想让二奶奶跟着一起来,但老人家恋家不肯跟着来,当然也可能是怕给他们增加负担。
  他打算趁着这个暑假把二奶奶接过来先体验一下,到时他们一家就直接到农场来。当然,他也说了自己升职的事。关于升职的事,其实他姑父早知道了,毕竟顾立春的名字是要上报市农垦局的。在信的末尾,顾立春请姑父帮忙给自己买几本有关于林业和渔业方面的书。
  姑父的书一时半会寄不来,顾立春这边也多方努力搜集,弄了一堆资料,没事就翻翻看看。另外,他去镇上报了夜校。其实他原本是想参加高中考试,弄个高中学历,可是他们农场的高中压根不用毕业考试,他又没有学籍,没法发毕业证。
  高中校长建议他去报农场办的职工夜校,每学期3块钱学费,每周上四个晚上的课,每次2小时,有结业考试,不难,稍稍用功点就能通过。毕业证书很多单位也承认,至少农垦系统里是承认的。顾立春一想,也觉得可行。反正自己最后是要参加高考的,毕业证书也只是个过渡。
  顾立春不但自己报名上夜校,还带着孙厚玉、赵高、小康一起去上。朱书记对于他们这种好学的精神进行了高度赞扬。
  农牧科这边是喜讯频传,继顾立春升职,赵高成为科员以后,陈洁也进了党委办公室。
  前段时间,陈洁受了顾立春的指点,有事没事总在朱书记面前刷脸,多干事多打杂,没事就拍几句含蓄高级的马屁。
  朱书记对她也越来越满意。这姑娘文笔好,口才也不错,觉悟高,关键是还懂得分寸,文静乖巧。最后点头让他进了党委办公室当他的助理。
  至于王有成,他名义上虽然还是党委办公室的人,可身体却属于四十一队。生产队的活累,身为觉悟最高最积极的四十一队更累。春播麦收秋收冬藏,一年四季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麦收之后还有夏种,还要间苗、追肥、锄草,王有成真的做到了顾立春文章所说的两眼一睁,干到熄灯。回到家是两眼一闭,倒头就睡,第二天继续。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王有成觉得自己要疯了。他努力了这么久,就是为了干农活吗?
  王有成的心中充满怨恨,他恨顾立春,连带着也恨抢了他工作的陈洁。每次一看到陈洁,就一副要阴测测的模样。陈洁心里发慌,私下里就跟顾立春商量这事。
  顾立春怕王有成使手段对付陈洁,他便有意无意地提醒他陈洁家很有背景,劝他不要轻易得罪,否则有他好果子吃。王有成家的亲戚多,稍一打听,发现顾立春说的好像确有其事,从此以后,他对陈洁果然有所顾忌。陈洁见王有成终于不再盯着自己,心里才放松下来。
  又过了几天,总场场办打来电话说,《东云日报》的记者明天要来采访,请各分场做好接待准备。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知世小天使的火箭炮。
  第76章 新的斗争形势
  总场场办那边自然是热情接待, 带领这位记者参观一场二场,中间又路过三场四场,最后才到达五场。
  五场的职工和家属早早聚集在场办前面的小广场上, 热烈欢迎记者同志。
  顾立春看到从吉普车上下来一个中等个子、戴着黑框眼境的年轻人, 莫名觉得有些眼熟。
  朱书记叫过顾立春, 热情地跟记者介绍道:王记者, 这位就是我们五场农牧科的副科长顾立春同志。
  王记者惊讶地望着顾立春, 说道:顾立春同志,我听着你的名字很耳熟, 看着也有些面熟,咱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顾立春这时才猛然想起这位王记者是谁,他原本是他们县里的记者, 曾经跟公社的于书记还是什么书记,到过他们村。
  顾立春激动而热情地上前, 紧紧地握住王记者的手:原来是王记者。我是顾家村的顾立春, 你曾跟我们公社书记一起到过我们村。当时, 我大奶奶无理取闹, 非要扣下我们一家的口粮, 你仗义执言,替我们家伸张正义, 得亏了你的报道, 我们兄妹几个才没有饿死。我母亲和乡亲们至今仍时不时地提起你。我喜欢上写作也是受你的启发。
  他说得这么详细, 王记者自然想起来了。他的心里不由得一阵震撼,当年的那个面色苍白的少年竟然变成农牧科的副科长了?还在报上发表了那么多篇文章。最关键的是,对方是受了自己的启发。他真的没想到自己竟会在无意中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想到这里,王记者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
  他的内心十分震撼,面上却平静地说道:原来是你, 我还以为你们是同名同姓呢。这才不到一年,你都是副科长了。还为国家挽回巨大的损失,了不起。
  顾立春一脸谦虚道:都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农场领导用人不拘一格,愿意给我们年轻人机会。
  王记者哈哈一笑,周围的人见顾立春竟和记者是熟人,两人谈笑风生,又是惊讶又是佩服。同时对顾立春提的事也十分感兴趣,可惜这种场合不好插嘴询问。
  朱书记一听两人竟是熟人,这下就更放心了,他一脸轻松地笑道:哈哈,这真是缘分呐。小顾,你好好招待王记者。
  邓场也是做足了表面功夫,吩咐了顾立春几句。
  王记者对于顾立春的升职之路充满好好奇,对他所做的一系列事情也特别想深入了解。这一次,他打算做一个深度采访。
  顾立春先领着王记者去了猪场,在他的建议下,王记者给洗得干干净净的猪们拍了几张特写,给猪场的工人们拍了几张照片。接着他们又到苜蓿地,第三茬苜蓿刚收割完,现在地里又长出一层新的绿绒,风吹起来,绿绒随风起伏荡漾,像波涛一样涌向天边,让人心旷神怡。
  顾立春向王记者娓娓道来他们种植苜蓿的曲折和艰难,以及最后的收获时刻。
  王记者一边拿着笔刷刷地记录着,一边心里感慨,要是多来几个这样的采访对象就好了。明明一件枯燥的事情被顾立春说得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稍稍整理一下就可以直接发稿。
  介绍完苜蓿的事,接着便是麦收的事。这里头就更有故事可讲了。从他们不顾众人的嘲笑和反对,坚持提前麦收,到天气突变大家全力抢收,邓场那果敢英明的高大形象跃然于王记者的脑海。朱书记的聪明缜密,一心为民的形象也跟着出来。当然,其中最鲜明最生动的形象还是顾立春。
  顾立春一边讲述还一边拿出照片给王记者看。
  他指着赵高他妈那健壮的身材说道:你看看,这就是劳动人民的形象,也是我国广大劳动妇女的代表。
  他又指着白大姐道:这就是我们农场的铁娘子,不爱红装爱农装。
  顾立春还顺便宣传了一下陈洁:这位是来自京城革命干部家庭的女知青。她初来时彷徨茫然不适应,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影响下,在朱书记的思想教导下,她逐渐蜕变成一个坚强能干的农场女战士,每天风里来雨里去,麦收时也跟大家一样披星戴月的劳动。她说,她总算没有辱没了自己的出身,她配得上军人的女儿这个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