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战国之名士崛起 > 第270章 大能,跪了
  庞涓一脸凝重的看着师傅家的大门,他有种家里大人要在家里‘办事’,把半大孩子哄骗出去的感觉,很羞耻,也很无奈。
  要打仗了,卫国要打仗了。然后边子白来找王诩商量办法,这种场合庞涓也想留下来啊!
  可惜,王诩很无情的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将他支开了。当然,王诩也不认为庞涓有听的必要,此时的庞涓才在自己门下学了多久,满打满算也就两个月,连基础都没有打好,就参与到战争的讨论,是对人命的最大漠视。
  好在,庞涓也并不气馁,也知道自己的积累不够,根本就无法参与如此高深的讨论之中。同时他也有点小兴奋,他脖子上挂着一袋子钱,虽然袋子不大,但是已经足够放下购买一直壮硕的大狗的钱币了。
  很久以来,狗的身份都一直很尴尬,有的被训练成为抓捕猎物的帮手,尤其是贵族狩猎用的狗,凶猛,迅捷,却没有多少肉。这种狗是不会卖的,价格比一头豕都不会便宜,妥妥超过一头羊的价值;其次就是看家的狗,因为有感情,也不会卖,当然饿极了之后就难说了;其次的就是菜狗,作为食物的补充出现在了人们的餐桌上……还会被当成祭品,成为祭祀的配角。
  庞涓摸着胸口的钱袋中凹凸不平的中布,盘算着要将市场上最大的肉狗买下来,还不然都不够他一个人吃的。
  想到这些,他不争气的吞咽了一口口水,肚子里似乎永远都缺少油水,这让他这种抽条子,长身体的半大小子很幽怨,似乎永远就差一碗肉才能吃饱的胃口,感觉有点对不住供他吃穿的老师王诩。
  书舍之中,王诩唉声叹气道:“说说你的想法。”他都要走了,离开帝丘了,还被撞上这等倒霉事,说出来,连他自己都觉得晦气。
  边子白脸色变换了一阵,咬着牙,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崩:“死战,不退!”
  说不吃惊,那都是假的,卫国什么时候拥有如此坚定的勇气,如此不管不顾的气魄,仿佛要让对手即便从自己的尸体上踏过去,也要留下点身体部件的决然?
  可边子白说的话能信吗?
  王诩在心头震动之余,反问自己,随后得出一个结论;“谁信,谁傻!”
  不过还真有一个人信了的,甚至吓得连喘气似乎都不会了,脸色惨败的如同摔落在井台下的瓦罐,四分五裂。边子白还真有这份连自己都坑的硬气,当初在城外,不敢说他有第一时间就脱离危险的机会,可是边子白还是背水结阵,可以说置死地而后生,对此,南卓深信不疑。
  卫国的上军,人数满打满算也就一万多人,如果临时征召一些青壮,加上各家的武士和家臣,估计能够达到两万,继续征召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这么点人,还是没有在战场上证明自己获得军功的士卒,怎么去和长年在外征战的赵国大军相比?
  而情报上,赵国军队不但单兵实力比卫国强出了太多,尤其是他们的兵力要比卫军多出不少。一旦出兵,总兵力至少会在四万以上。对阵双方的实力绝对不在对等的位置,赵军占据了战场的所有主动权,兵力上两倍的优势,士卒更加精锐战斗力更强,还有就是士气也很高。因为对战卫国,如果没有其他诸侯军队干预的话,赵军从来没有失败过。心里优势也非常明显,可以说,如果挡不住第一波赵军的进攻,卫军很可能面临全线溃败的结局。
  上军之战将演变成全军之战,而戚邑保卫战也可能转变成为帝丘保卫战。性质将截然不同,一个是边境的双方对战。而另外一个将是灭国之战。
  打仗不是打群架,就算是势力不足,也不见得一定要逃。因为没有死亡的威胁,或者说很小。所以,街头打架很可能双方都头破血流之下,却很少看到一边倒的溃败。可是战场就不一样了,没有见过血的士卒,在看到到处都是活生生生命消逝的时候,他们身体内残留的能量会转变成为逃跑的动力,然后在战场上漫无边际的瞎跑。一触即溃就是说的是这样的军队。
  上军是一支没有任何荣誉,也几乎所有士卒都没有上过战场的军队,唯一能够让士卒无法生出逃跑念头的估计只能是攻城战中的防守一方。
  城墙外都是敌人,只能在城内绝望地数着粮食过地狱般的日子。这叫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能在城邑中煎熬。
  但也不是说完全没有效果,只要能够熬过两天,整支军队都将焕然一新。甚至原本看赵军如同地狱恶魔一般的眼神,在经历过死亡威胁之后,就会感觉也不过如此而已。
  “你想让赵军成为上军的磨刀石?上军就这么一点人,士卒死多了,整支军队就要垮掉。可要是坚持下来,却又很不容易。”王诩自从有这个想法之后,就坚定的认为自己的猜测没有错。上军练兵是毫无意义的,也不是说一点用都没有,想要脱胎换骨就别指望了。可是面对赵军,总不至于一直这么不堪一击吧?
  想要有所突破和改变,就不得不选择镇痛。
  而一场血战,无疑是改变上军气质的唯一途径。而且就边子白的性格来说,他是能下这个狠心的人。
  边子白矢口否认:“没有,绝无可能。”
  他有种在王诩眼里画蛇添足般的天真,解释道:“只是想要给上军一个崛起的机会。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赵卫边境选择一个战场,血战一场,从而塑造一个全新的上军。另外这个战场的选择需要让赵军不得不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这片战场,而且还要有很容易获得后勤的补充。满足了这些条件,上军就有可以和赵军一战的资本。”
  “筑堡,让赵军打一场毫无意义的攻城战吧?你恐怕心里已经有了最理想的战场,那么你来我这里干什么?”王诩一下子就猜到了边子白的想法,其实很容易,上军能够选择的战争方式一共就两种,沿着大河,用河防的水军来防御赵军南下是一个办法。
  但是缺点很明显,大河太长,只能固守马陵和戚邑,沿途用水军防御。但是很难阻止赵军从其他地方渡河作战。虽然扼守大河天险,但是在冬天的枯水期,河面下降之后,渡河将变得非常容易。显然,这种被动防御的方法不可行。
  其次就是,在赵国和卫国的边境驻扎大军,固守城邑。但坏处台明显,因为孤立无援之下,固守的军队会绝望,甚至有兵变的威胁。这样的局势之下,根本就不敢说有胜利的希望。能够从战场上活下来,就谢天谢地了。
  但同时,这样的好处就是,赵军随时随地都会被牵制在边境线,一旦南下,就有可能被断绝后路的危险。同时也将放开戚邑和帝丘的外围,让赵军长驱直入发动进攻。如果赵军攻破帝丘,什么也别说了,卫国就该被灭国。几万人就能攻下一个国都,可见卫国已经虚弱成什么样了?
  二十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帝丘又是难以攻破的,需要长期围城。五万人围困不现实,十万人将将够了,二十万人才是游刃有余。且不说赵国能够派遣出二十万的大军。就算是有,赵国也承担不起这么大的一支军队的粮食负担。战争无法持久。但是帝丘却不一样,卫国有过被灭国的惨痛的,帝丘营造的如同铜墙铁壁就不说了,光是几个规模极大的粮仓就能让城内百姓和军队被围困两年也不会发生饥荒。
  王诩连连点头道:“不错,这个思路可行。”自从吴起之后,又有人和自己想到了一起,王诩顿时技痒,说道:“不防你说一下在何地布防。”
  “慢,你我各写一个字,可好!”王诩手指沾着茶汤,按在桌面上。
  边子白没有拒绝的道理,随即笑道:“可!”
  两人各自写完之后,看向对方写的字,顿时笑起来。
  这一刻,两人都有心心相惜的促动,因为两人都都看准了一个地方。而这个地方,足以让赵军寝食难安。
  边子白乘热打铁道:“王师高见,既然小子的布局都让王师看透,还请王师出手执掌上军指挥权,翌日挫败赵军南下之阴谋。”
  南卓顿时表态:“是啊!王师出手,赵军不败都不可能。还请王师挽救数十万百姓之危难,不吝出手。我上军自我父之下,莫不敢从。”
  他这表态之下,等于是让王诩接过上军的指挥权。从南卓看来,王诩可能是卫国境内最靠谱的上军指挥人选了。可是就连卫公恐怕都清不动王诩,他的父亲南丰之前也就放弃了。没想到峰回路站,有了转机,他自然不肯放过这样的好机会了。
  王诩愣住了,他没有想到还有这个坑等着自己啊!
  他不过是随便参谋一下,给边子白一点建议而已。怎么到头来变成了把自己都给坑进去了呢?
  王诩似乎满怀恶意的猜测,边子白这家伙不会是故意来请教自己,最后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丢给自己,而他……从整件事情之中给摘出去?可问题是,他要有吴起的本事和胆量,也不至于如此啊!嘴角哆嗦着,王诩愤恨道:“边子白,你又来害我?”
  “小子心诚,还请王师不要推辞。”几万人的生死,边子白虽然心硬,但也不敢真不把人命当回事。无奈之下,才做出这样的选择。
  作为时代顶级聪明人,王诩能猜不到边子白的想法吗?
  正因为他能猜到,他才怕了,才会说出:你又来害我。之类的话。
  王诩眼神不由自主的流落到了南卓的身上,他对这个‘外人’深恶痛绝,但发现对方并没有‘识相’的想要离开的样子,也是颇为无奈,暗道:人生总要遭遇一些磨难,可老头子已经快七十岁了,还要受如此的惊吓,流年不利啊!
  “老夫没有打过仗。”
  王诩的回答显然让听的人很不满意,就像是一个拥有六块腹肌,上半身练成三角身材的猛男,偷偷摸摸去找了一家街头发小广告的医院,面对一个鹤发童颜,颇有神医风范的老头,难以启齿的出说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遗憾——不举。
  对于一个军事理论家来说,没打过仗,恐怕和上述的猛男有一样的难言之隐。
  述说历代兵家,姜子牙、孙武、吴起……那个不是在战场早就了自己的显赫威名之后,才写下了对战争的思考和经验,成为后人拜读的兵家法典。可是王诩都准备写兵法了,而且还带了几个弟子跟着他学习兵法,自己却没有打过仗?这要是让他的弟子知道了,王诩的老脸还往哪儿搁?
  可没办法,这是事实,王诩也不能硬着头皮认下不是?
  万一边子白得寸进尺,要他一起上战场呢?
  他要是有吴起的本事,早就摩拳擦掌准备出手了,对付赵军而已,不算是什么强大到让人无法战争的对手。可问题是,王诩很担心自己上了战场,指挥千军万马之后的结果,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溃败。这样的话,他还有什么脸面大徒弟,说什么:兵者,势也;顺其势,则进;逆其势,则退……
  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你没打过仗?”边子白的回答不可谓不夸张,虽然短短的几个字,却将惊诧、愕然、无法相信等等感情都囊括了进去。
  这种被寄予厚望,却发现是一块扶不起的烂泥的感觉,深深的刺痛了王诩骄傲的内心。王诩决定给自己正名……哦,不,是解释一二,他并不是不想踏上战场,成就不世威名,主要原因并不是出在他的身上,而是另有玄机。就见他眼神游离在书舍的各个角落,尤其不敢和人对视的心虚,口中为难道:“老夫一直和吴起合作,他带兵打仗,我没机会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