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414章 密谋
  任何人都有烦恼。
  皇帝也有。
  赵煦为什么会对向家如此优待?
  一个向家就有两个异姓王,虽说在大宋,郡王也不过是俸禄多一点,地位高一些,特权多一些,死的时候风光些。
  想要有干预朝政和控制军队,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但即便如此,大宋分封的异姓王也是有数的,最近活着封王的一位还是仁宗曹皇后的弟弟,受封为济阳郡王。可实际上,济阳郡王本来就是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而已,他只是继承爵位的时候没有被降而已。
  但是一个向家,就有两个郡王爵位,这是绝对不正常的。就算是向太后因为是神宗皇帝的正室,她为皇帝的嫡母,但也不至于让小皇帝将两个郡王爵位给向家。皇帝这么做肯定是有他的想法,而这个想法就是让向太后亲自提出来,给他母亲朱氏封太后。
  毕竟,作为儿子,赵煦即便是皇帝也无法让他爹神宗皇帝多一个正室。这必须是他长一辈的嫡母提出来,才有说服力。
  当然,他的皇祖母提出来就更好了。但让赵煦失望的是,正是他的皇祖母,才让他的皇帝位变得尴尬起来。年幼的赵煦没有感觉到母亲被封为太妃带来的坏处,等他发现了,已经晚了。
  皇帝的母亲是太妃,预示着皇帝的皇家血统不纯正?
  甚至会动摇赵煦使用皇权的根基。
  但是向家,拿了好处,却故意装傻。
  向家可是诗书传家,其祖父还是前宰相向敏中,这样的门第出来的子弟,会琢磨不透皇帝的真正用意?他们当然明白,皇帝的深意,但却不愿意让皇帝如愿。
  一方面,是贪婪。
  只要向太后一天是神宗皇帝的皇后,那么赵煦想要帝位稳固,就只能是向太后的嗣子,即便朱氏是赵煦的生母,也不能以母子相称。而向氏兄弟,向宗回和向宗良两兄弟,就是皇帝名义上的舅舅。国舅从外甥这里拿好处,天经地义。
  可要是朱氏也成了太后,向太后就无子嗣了,向氏兄弟的国舅爷身份就名不其实了。
  其次就是向太后不乐意。当然,这也不是一点风险都没有。赵煦的生母没有封太后,那么向太后就是赵煦的天,他不能反对向太后所有的要求。这关乎于纲常。可如果朱氏被赐封为太后,赵煦在向太后这里得不到支持,大不了可以不理向太后。这个结果看似眼下不会有任何影响,一旦爆发了,向家有可能在向太后活着的时候,就被赵煦打压。
  但只要向太后是赵煦唯一的伦常上的嫡母,这种局面在向太后活着的时候,就永远不会发生。
  她不喜欢赵煦,甚至神宗皇帝的所有儿子她都不喜欢。任何正妻面对庶子基本上都是这种态度。更让她生气的是,这大宋的江山原本是该给自己儿子留的,因为她没有生出皇子,却让个贱人的儿子霸了去,她心里头能舒服才怪了。
  不管是何种原因,皇帝赵煦都如鲠在喉,他已经将能给向家的所有好处一股脑的都给了,但是对方将包裹了糖衣的好处都吃下去了,将毒药吐出来了。其实也不能算是什么毒药,只是让向太后可能以后生活在宫中,没有像以前那样畅快而已。按照赵煦的性格,他也做不出将向太后家族打压的事来。
  但向家就是不让他如愿。
  原本的赵煦,都已经准备放弃了。他也看出来了,他的那点小伎俩向家人早就看出来了。
  李逵提出的建议,让赵煦再一次内心火热起来,但是代价……如果让李逵因为这件事,承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能回朝的后果。赵煦也于心不忍。
  同时,他但心自己会失败。他从来都不是那种自信满满的人,面对朝臣,面对长辈,他十几年来,都是战战兢兢的活着,突然间要做一件离经叛道,甚至是阴谋诡计之类的大事,他也会犹豫,紧张:“李卿,此事莫要声张,容朕好好想一想。”
  “臣愿意等,但时机不能等。”李逵故意给赵煦加了点紧迫感,怂人逼一逼,说不定就能做出让人瞠目结舌的大事出来。
  赵煦恐怕就是这样的人,他一直缺乏自信,即便是亲政了,表现出强硬的姿态。但实际上,这种姿态能够延续多长时间,连他自己都不清楚。
  果然,赵煦被李逵的言语带动了情绪,开始踱步起来,突然抬头看向李逵,问:“时机?什么时机?”
  “陛下,您忘记了,过几天就是坤元节了,要是那天提出来,满朝文武在第一时间都能知道,省去了传播的时间。此事重大,断然不能让谣言在皇城里传的满天飞,尤其是不能给向家准备应对的反应时间。必须要一锤定音,将事做实,且朝堂上意见统一,当天拿下。一旦拖延,必然夜长梦多。”
  李逵明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
  尤其像是颁布遗诏,只有两条路可走,不成功便成仁。尤其是越是拖延,成功的可能就越小。最后甚至可能成为不了了之的事。
  之后想要再用计谋将朱氏扶到太后的位子上,自然是千难万难。
  “朕,将此事托付李卿,不管成功与否,朕都不会辜负李卿的厚爱。”皇帝都把这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了,惹得郝随等人眼热不已。
  李逵这家伙之前就已经简在帝心,要是把遗诏的事做成了,以后只要不给皇帝甩脸子,当众给皇帝难堪,这大宋他可以横着走了。
  郝随当即跪下,也跟着道:“陛下,臣等愿为陛下赴死。”
  对于其他人的效忠,赵煦根本就不在乎,他成为皇帝之后,有数不清的人嚷嚷着要为他效忠。可有多少人是真心实意,赵煦真没看出来。但今后,赵煦心里恐怕就有一个标准了,李逵。
  这段日子,新任枢密使李清臣大人心情很不顺。
  当然,不顺是一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他和章惇之间产生的裂痕越来越大,虽不至于让他直接和章惇开战,但双方已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以后要是自己出点事,章惇可以成为一个在边上幸灾乐祸的看客,也可以是事后收拾烂摊子的倒霉蛋,但绝对不会和他战在一起,承受压力。
  这一点,李清臣之前在自己身上就感觉到了,他想要看章惇的笑话。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却让章惇先看了他的笑话。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邢恕。
  这家伙也不知道算是那头的,之前和自己走近,突然间又帮起了苏辙,诡异的很。
  在众人眼中,邢恕就是反复小人,这样的人是会被处处提防的不安定因素。可这家伙却浑然不自觉,竟然跑到自己家里来。他们之间又不熟,没什么可谈的道理。
  “你来做什么?”
  李清臣最终还是没有让邢恕吃闭门羹,如今的枢密院,似乎在朝堂上成了众矢之的,谁都可以来踩上一脚。更让他奇怪的是,之前苏辙上奏皇帝,他故意将苏辙的奏章歪曲成将皇帝比作汉武帝,皇帝是生气了,发怒了。
  但是却没有了下文,台谏发动的弹劾被皇帝留中。
  自己上阵,还是被皇帝以苏辙乃宣仁太后留下的顾命大臣而压住。
  感觉到皇帝已经失控的李清臣想要和章惇合作,但被拒绝。种种迹象都让李清臣感觉到了时态的严重。他原先不想做什么枢密使,他连纸上谈兵的本事都没有,更不要说掌控大宋的军队了。这种事根本就不是他一个文人能够做的来的。
  可如今呢?
  李清臣感觉到,他的这个枢密使都要当到头了。
  这种担忧一旦出现,心绪的烦躁,让他谁也不想见。
  可邢恕还是来了,他也不想来,可问题是李逵逼着他来。皇帝同意了计划,李逵就拿着鸡毛当令箭,驱使他这个二品大员当马前卒,想到这么个结果,邢恕恨不得将李逵掐死。可他没办法,之前李逵没有皇帝的认可,都能在语言上压着邢恕一头,这会儿功夫,李逵明显是涨行情了,耀武扬威的不行。
  邢恕悠哉悠哉的喝着茶,故作高深道:“邦直兄,小弟来是来帮你来了。”
  这话李清臣能信?
  邢恕之前是蔡确的附庸,这家伙善用权谋,但最终还是把蔡确给坑了。当然,他能却在短暂的倒霉之后,还被启用了,不得不说,这家伙善于经营的手段着实不凡。但如今邢恕的地位,恐怕已经不需要附庸谁了。
  这让李清臣疑心大作,指着邢恕道:“明人不说暗话,这次想要害谁?”
  道不同不相为谋,李清臣对于鄙夷的同僚,说话一直怎么直来直去。他自喻为君子,自然看不起小人行径的邢恕。面对苏辙,李清臣还能敬佩他的道德文章,也赞同苏辙的坚持。但这是政敌之间的较量,不闻手短,只问结果。
  可邢恕不一样,这家伙出手的必然是阴谋诡计。
  果不其然,邢恕一开口就让李清臣气地发抖起来:“竖子尔敢,如此颠倒是非,虽为陛下正统,但恶已做下,今后有防效者,必然以你为始作俑者。我李清臣虽起于阡陌之中,但也是不是那种蝇营狗苟的小人,如何会让你如意?”
  “章相已经答应了!”
  邢恕开口就扔出一个惊雷,吓住了李清臣。
  可李清臣也不是那么好哄骗的,冷笑起来:“章子厚高傲无比,怎么可能答应你这等离谱的要求?”
  “老爷,刑尚书走了。”
  “去了哪里?”
  “太学附近。”
  李清臣心说,什么章惇答应了,这货根本就不敢去找章惇说。在他想来,如此大事,章惇怎么可能答应下来?
  事实上,李清臣拒绝的原因很简单,其他人答应,查出来了,最多是从犯,但他之前是翰林学士……可是要写诏书的啊!要不然遗诏就不符合规矩,怎么原本自己是个从犯的身份,突然间变成了主犯。李清臣虽然如今的地位危机,但也没必要以身犯险。
  同样的一幕,在范纯仁的宅子,苏颂的宅子,还有苏辙的宅子里发生。
  越来越多的大臣们被牵扯其中,当然,李逵也不能躲着,比如苏颂就是被他说服的,说服苏颂老爷子不难,他只要告诉他,皇帝为此事担忧。四朝老臣的苏颂,自然明白该怎么办。
  范纯仁费了一些功夫,但最终也被说服了。
  只有苏辙,坚持了很长时间,李逵都已经准别放弃的时候。突然也答应了下来,让他很奇怪,到底范纯仁和苏辙说了什么。
  都事堂。
  符宝郎吴樾惊恐地看着一群朝堂大佬,围着他,虎视眈眈的眼神让他有种丢下大宋符宝撒腿就跑的紧张。
  作为掌管朝堂用宝的官吏,符宝郎是很特殊的一个。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看守玉玺,在合法的条件下,盖章。
  这是大宋工作最为单一的文官了。
  可是眼下的局面,即便是已经做了两年的符宝郎,吴樾也吓得不敢出声。让他更为惊讶的是,和他一样品级的小官李逵也夹在其中,释放着和大佬们截然不同的威压。吴樾心头悲愤不已,心说:“你一个直秘阁,还敢欺负我堂堂符宝郎?和皇帝走的近,了不起啊!”
  还真的是了不起。
  至少吴樾本尊面对一群一二品的大员,是一点脾气都不敢有的,可李逵呢?
  夹在其中,谈笑风生。
  想到自己要做的事,吴樾又悲愤了起来:“啥好处都没有,为什么要让他担干系?”
  “快用印!”
  “诸位大人,宣仁太后的遗诏不该是用太后的私章吗?”
  “少废话,宣仁太后的私章入葬了,你难道刻一个?”作为主事人之一的邢恕有点不耐烦起来。反倒是蔡卞心领神会,对吴樾道:“用玉玺一样合乎朝堂规矩,对了,你做符宝郎多少年了?”
  “两年了。”
  “也该外放了,禹州通判的缺空出来了,就看你表现了。”杨畏心知肚明,帮着蔡卞给好处。
  吴樾大喜,当即打开了玉玺的宝匣,见鬼的符宝郎,这破官他一刻都不想做了。整日守着玉玺,正常人都要变不正常。
  三日后,坤元节。
  向太后在女官的服侍下,穿上了太后的仪服凤冠,边上是两个弟弟,巴结着说着好话。可她却并不高兴,坤元节本来就是她的生日,大宋会将皇帝,皇后,太后的生日作为节日,当天大宴群臣。按理说,这是个母慈子孝的场面,但赵煦并不是她的儿子,做样子,做给谁看?
  大庆殿。
  李逵作为直秘阁并没有固定的座次,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故意留在了邢恕的身边。
  而邢恕拿着那份遗诏腿肚子都在发抖,一旦错了一步,他这辈子就完蛋了。遗诏到时候该不该递上去?
  邢恕犹豫起来。
  “太后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