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在年代文中改造反派 > 在年代文中改造反派 第195节
  “我以为你说什么呢!阿星,你这就不了解了吧?当初我被调去保密区域,参加我们国家的第一个卫星试射计划,你以为我们心里有谱吗?”老教授笑得前俯后仰,看着宁知星眼神尽是慈爱。
  “我们那时候是怎么过来的?照猫画虎,连材料都得慢慢摸索尝试,生活条件还是一等一的恶劣,我们只能互相鼓励,告诉彼此一定得做出来,可实际上在那的我们,没有一个是有信心的。”
  “现在呢?在这吃好睡好,你还负责着大的方向,看得到终点的努力怎么能叫努力?如果非要说,我们还更担心你压力过大呢!”
  老教授说的是实在话,他是过来人,他见证的才是真正的摸石头过河,在他看来,宁知星这压根就不算什么。
  “我,我没什么压力,我就是担心……”
  “别担心,再说了,这是为了咱们的国家做事,怎么,就许你悄悄在家加班,不许我们干点活啊?”
  何教授不等宁知星接话,这便拿着纸到了宁知星的面前:“宁同志,关于你的加班计划,我很有意见,你看啊,我们都是住在学校或学校周边,从休息的地方到实验楼,最远的也就走二十分钟,吃饭呢,又都能在实验楼解决,我看啊以后咱们晚餐一样一起吃,就半个小时的用餐时间好了,然后加班到十点半如何?”
  宁知星:“?”
  原先实验室的工作是六点结束,半个小时吃饭,这不等于一天多干四个小时?
  “再有这个早上和中午的时间,我看也很有问题,你看我们这些人上了年纪有个共同的毛病,就是觉少!早上大可以早点开始嘛!比如说七点半就工作,中午的话一样,半个小时吃饭,半个小时午休,你说哪要休息两个半小时这么多?”
  宁知星听这越来越离谱的对话嘴角只抽,这和996有什么区别,别以为她不知道,教授们回家肯定也不得消停。
  有教授插了嘴:“咱们实验楼不是有不少空的实验室吗?”
  宁知星:……
  她觉得这开头不太对。
  “我看就和学校申请征用一段时间得了,我去和朱局长沟通!一间实验室能放三张床,我们干脆就在实验室里休息嘛!”
  果然。
  这一想法一出,教授们便都凑在了一起,这便开始要分房间了。
  许教授冷眼注意到宁知星的神情不对,迅速地补了一句:“当然,大家也是需要休息的,这样,只要想休息随时打报告,除非是实验到关键处,否则一定批准,天数不限。”
  他还没忘咳了咳,提醒了下已经畅想起实验室007工作的大家:“大家劳逸结合,就算是请假去休息一个月也可以!这点是自由的!”
  宁知星控制不住地看向许教授。
  许教授挺朴实的一人,怎么现在变得这么……老奸巨猾?她难道感觉不出来吗?这些教授没有强迫压根不会请假。
  “我觉得这样……”
  “我觉得这样很好。”许教授难得的没让宁知星发言,“我知道阿星你在意我们的身体,这样,我让朱局长安排,在楼下安排个诊室,每天或每周测量大家的各项指标,如果住在实验楼的,那睡眠时间也必须达标,一旦指标不好,就严令休息。”
  “宁同志,你也看出来了,我们可都是被憋坏了!”
  宁知星一抬眼,便对上了教授们的眼神,正如许教授所言,教授们的眼神都很明亮。
  她想起了自己还是社畜时,对996的疲惫和痛苦。
  她当时认真地剖析过自己的心理一回,最后得出的结论是996没有给予她足够多的正反馈,且在她的价值观里,这些反馈并不足以和她付出的对等。
  可现在,别说是教授们了,就连她自己,好像也不由自主地开始拼命,理所当然。
  一方面是这辈子读书、研究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另一方面,她总有种自己纵然渺小,也能创造伟大的感觉。
  听起来有点傻,可傻的不止她一个。
  “宁同志。”
  思绪被打断,宁知星再抬头时眼神也坚毅了起来。
  她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更知道自己要怎么做。
  她要好好地做研究,也要好好地对待实验室的这群“傻子”们。
  “那个……”何教授吞吞吐吐道,“咱们这实验室的门禁是不是应该取消了?”
  他又咳了两声,要不是知道最近没流感宁知星都要怀疑他们实验室进了什么感冒病毒:“不是我说,有的强身社的小同学啊。”他摇了摇头,这告状的意思便很明确。
  宁知星被逗笑。
  教授们总是如此,高风亮节、不知疲惫可又……幼稚极了。
  “可是……”
  “没可是,宁同志,这个门禁系统肯定要解开,否则我们没办法好好做研究。”应话的教授很精明,眼神一转就扯到了大旗,“我和你说,朱局长上次来也是这么说的。”
  “行,那就解开。”宁知星看着教授们的欢呼脸上挂的笑就没放下来过,她是完全没想到,居然还会有教授特地跑出去和强身社的同学们分享这个“好消息”。
  嗯,得给强身社的同学加钱,虽然以后没有门禁了,可这不是还得检查身体?如果要加班的话,准时吃饭、进食营养也是需要重视的,她得和朱局长好好地说一说。
  ……
  匆匆从首都回来的朱局长还没来得及庆幸自己躲过了之前的“挖角”宁同志大锅,可却又背上了教授公敌的称号。
  没办法,谁让教授们不能生宁知星的气,只能生他的气呢?
  教授们怪他也是正常,毕竟每次出现唱黑脸的都是他,再加上宁同志负责的铁路项目组人员到位,每次看到这些人,原先项目组的教授们便会又给朱局长添上一道大过。
  朱局长对此是不改其乐,比起被教授们责怪,他可更怕自己什么都帮不上忙,那可得在老安面前丢丑。
  朱局长全力以赴,这便把宁知星项目组的工作安排得妥妥帖帖,饮食、医疗、生活样样照顾到了,还特地安排了在校园里不用减速运行的大号电瓶车负责接送教授们上下班。
  与此同时,朱局长还肩负起了扩建实验大楼的工作。
  宁知星同期进行的项目很多,像是铁路项目组和现在正在进行的实验项目不太重叠,这便就单独隔了出来。
  现在宁知星项目组已经成为了国内颇为重视的实验中心,通过才初步搭建的信息传递渠道,每天这里都会传送出不少实验成果同时也接收来自国内众多实验中心传来的实验成果。
  国内现在就像一张大网,在几个关键节点接连亮起之后,整张网便也被随之点亮,技术的交换、灵感的连接……国内的一场史无前例的科学技术大爆发行动正在悄无声息的展开。
  科技大学的同学们也是在不经意间才发现,宁知星的项目组好像被从学校单独隔了出去,搭起了高耸的围墙同时还有正在进行的工程。
  这一隔开,便有了种在校园里立起结界的感觉,有时候一回想,大家便会忽然发现,好像已经很久没说起实验大楼了。
  和实验大楼一样,好似忽然从学校抽身的还有宁知中,他又去了首都,走得急,这便把社长之位给了原先的副社长。
  ……
  暴风雨前的宁静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一直按捺着的境外势力终于到了压不住的时候。
  率先发力的是目前国力相对强的几个国家,他们“坦坦荡荡”,好像自己占着理般地发来公文。
  公文撇去客套的文字外壳,横看竖看都写着“交人”。
  他们要求华夏不得侵犯他国人民人权,立刻交出他们国家的公民。
  很是自信的他们只等着华夏交接被捕人员,可这一回,他们收到的是不太客气的回应——
  “不交。”
  第152章
  “不交”两个字是从一长段的外交辞令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
  完整版本是直接指出了目前被捕人员是直接或间接受雇于对华夏图谋不轨的间谍机构, 已经严重触犯了我国境内的法律条款,侵犯了我国国家安全,因此在调查完毕之前, 拒绝交人。
  除却把事实的真相对外公开外,外交部门还严厉地指责了对方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干涉和觊觎,当然, 面上说得不重,可对国内外交辞令熟悉的人便知晓,这在外交历史上已经算是说得极重的一回了。
  这回国内回应的严厉着实和以往的态度大相径庭, 这一消息才刚发出不久, 就已然在国内引发了轩然大波。
  这年头普通民众接收消息的主要媒介有三, 报纸、广播、电视,前两项已经基本在国内普及, 国人们对于国家的外交政治都挺关心,对于不少人来说, 每天早起或吃饭前看、听新闻都已经成了习惯。
  这样重要的外交信息一出,很快便出现在了这三个媒介之上,在不到二十四小时内, 便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在国内传播开来。
  接收到这一消息的民众们大多非常关心,他们的反应也以两级分化的状态呈现。
  有一部分民众非常直接地表现出了自己的一腔怒火, 他们对于境外势力这么干涉国内发展,指手画脚还敢来要人的行为格外不齿,坚定地站在了求战派的那边, 认为就是该刚, 得一怼到底。
  另一部分的民众则显得忧心忡忡,他们认为国内现在发展远不及国外,这样的外交态度无异于将把柄送到外国势力手中, 根本是给敌人送弹药,他们坚定的认为,泱泱大国,就是要有大国风范,千万不能干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除了这两个主流观点外,还有不少民众持不同观点,包括小不忍乱大谋派、投降派、抗争派等等。
  国内民间吵得激烈,国外的安全情报部门、外交部门和决策部门也同样在争执个不停。
  和华夏来往也不是一天两天,他们私底下对华夏的研究很多。
  以他们对华夏的分析,华夏可不是那种没有把握动辄叫嚣的类型,这个国家稳得有点惊人,最常干的就是偷偷发展,悄悄惊艳,就比如之前一声不吭发射的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
  这回华夏在这么点“小事”上态度都能这么强硬,难道是他们很有把握?
  可不应该啊,他们派出的间谍被一网打尽也就是这半年一年的事情,在这之前,他们收集的华夏情报可不少,一个重点项目,动辄就得五六年奔十年,要知道,一个项目的成事,那是得钱、人、物三合一的,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动这些,他们很难没接收到信号。
  总不能说他们之前派出去的间谍都是废物,一点消息没打听到吧?
  又或者华夏国运大盛,直接来了个反常理科技突破?
  这不合理!
  纠结来纠结去,他们便连着开了好几天的会,甚至还求助了他们国内的智库,几番讨论下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华夏十有八九是在糊弄人,就是发展也不可能这么快。
  基于这样的分析,他们便也不憋着了,直接联合了另一个间谍被捕的大国再度发出外交公文,这回的措辞就比上回要不客气许多,还是叫华夏交人。
  收到第二封公文后,原先就已经吵得厉害的民间更是吵得沸反盈天。
  尤其是在食堂之类人多的地方,每天一到饭点,便能在这见识政治讨论大会。
  众人忧国忧民,甚至有了要打热线、写信甚至上门给有关单位提建议的想法,可他们还没做行动呢,一直稳如泰山的国内部门这便动了。
  ……
  天还没亮,街头小巷的报刊亭老板踩着三轮和自行车去载回新鲜出炉的报纸和期刊。
  他们趁着大家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就要开始布置,分门别类地把报刊放在妥当的位置,顺便补充着货架上的烟酒饮料,这是一门勤快生意,若是想睡到日上三竿在开门,那便会错过第一波的人潮。
  才刚摆好,都还没坐到自己的小板凳上,街上便有了动静,此时天已经初亮,报刊亭只需要开着一盏小灯便足够要人看清报纸的名字。
  “老板,给我来一份全国早报!”
  很奇妙,街上就像是一下被唤醒似的,当第一个人到报刊亭,街上便陆陆续续地有了人。
  买报纸的男人迫不及待地接过报纸,搓着手便问:“今天外交有没有消息?我看我们两天没有回应别人了。”
  比他稍慢一些排着队的人也探头看了过来,大家关心的都是同一件事。
  “我昨天晚上听晚间广播还没消息呢!”
  “我昨晚看了新闻联播!那主持人说,今天早上有重大发表,我急着要去工厂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