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三国之黄巾天下 > 第0514章 危机四伏
  贾诩确实说中了要害之处。黄巾军现在在政务上,军事上和继承人上,仿佛只要赵弘登基建号称帝了就都可以解决。比如政务,赵弘当了皇帝肯定是要论功行赏的,行赏的最好赏赐之物当然是土地了,只要黄巾军高层的文武官员有了土地,那世家大族便复活了,只不过是换成了新朝的从龙之臣而已;
  军事上,因为赵弘长期在外,虽然整盘大棋还是在按照当初他所设定的方向在走,但是因为没有他坐镇长安,统筹全局,当初设定的方略有些地方需要修改而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改。如果真的让鲜卑人领着司马懿、吕布返回了河北,那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在前世,赵弘看过一本讲述李自成起义的书记,照那本书上的观点,李自成起义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李自成的的农民起义军进了北京城就腐败得不堪一击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怎么可能在短短十几天内就腐败得不堪一击呢?
  这种结论有点不严谨,不科学。
  而那本书的作者论述李自成起义军失败的原因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北京严格的执行了“拷响”的政策,严重的损害了官绅地主的利益,大面积的官绅地主叛乱,使大顺政权根本无法集中力量同满清贵族的的军队作战。换句话说,满、汉地主阶级的联盟,里应外合,是大顺农民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赵弘隐约记得,他前世读过的一本书里面说了这么一件事,李自成的十万大军在向北京进军的时候——也有说大顺军六万的,也有说二十万的,可是无论是多少,对于当时的已经有了的一百万兵力的大顺农民起义军而言,并不算多。就算李自成率领的是二十万人去攻打北京,也不能对满清的十万八旗军形成绝对优势——襄阳一带有地主叛乱,李自成调麾下大将袁宗第率领七万大顺军的主力去镇压,这就导致大顺军的主力分散了。
  如果当时襄阳的地主没有叛乱,袁宗第的人马跟着李自成一起进攻山海关,其他各处的大顺军也都聚集在山海关,满清敢不敢南下?吴三桂敢不敢降清?历史会不会改写?
  此处多说一句,遥想当年三大战役之后挥师南下之前,英国人在长江边上吃了亏为什么不敢报复?美国人为什么不敢直接干预?
  因为有百万雄师在那里!
  这是一支谁也不敢忽视的强大力量!这是一支谁也不敢打包票可以战胜的力量!
  此时此刻黄巾军河北的形势就和当初李自成进入北京的形势几乎是一模一样,如果河北的黄巾军全部南下,那不仅仅是河北危险,一旦河北沦陷,关中也危险了,就是进入河北的黄巾军主力。须知张任率领南下的黄巾军和赵云在青州的黄巾军,那是几乎就是黄巾军的全部主力了,都会陷入难以扭转的危险境地之中。
  再就是继承人,赵弘的称帝不进不进扭转政务和军事上的被动局面,继承人的选择将会成为压倒黄巾军这支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赵弘听了贾诩的话,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将贾诩扶将起来,神色凝重的道:“文和先生,是你拯救了黄巾军,你是黄巾军的大功臣!”
  贾诩道:“微臣有罪,微臣有罪,微臣不是实在无计可施,也不会甘冒欺君之罪,请大王返回长安啊。”
  赵弘道:“先生,我现在回到长安了,你可有什么妙计助我黄巾军脱离危局?”
  贾诩道:“子明临出发前已经对微臣说过他的方略,想来他们已经在施行之中,现在想去阻止,已然是来不及了。”
  赵弘道:“就算是来不及了,也不能坐视局势糜烂啊。”
  贾诩道:“大王,为今之计只能放任子明他们去攻打曹操,而让马孟起不惜一切代价从凉州北进,希望能够牵制住鲜卑人。”
  赵弘想了想:“暂时也只能这样了。我现在立刻给马超下令旨,让他立刻准备出击。”
  贾诩道:“仅凭凉州的我军兵力是不足的,请大王也给羌人首领下令,命令羌人也出兵攻打鲜卑人。”
  赵弘道:“行,那日常政务还请先生多多费心。”
  贾诩道:“大王,微臣年老力衰,日常事务有些力不从心,微臣向大王举荐一人,协助微臣处置政务。”
  “哦?谁?”赵弘看来,贾诩推荐的人应当不是泛泛之辈。
  “薛庸,字一帆,关中士子。”贾诩答道。
  赵弘问道:“可曾参加过科举考试?”
  “未曾。”贾诩答道。
  赵弘道:“我军设立科举考试,就是为了打破世家大族对官爵的垄断世袭,先生推荐士子为官,这让百姓如何看待我们?”
  贾诩道:“大王,微臣知错了。”
  赵弘道:“你让这个薛庸去参加科举,如果他真有才干,就能中举,中举了我军自然是会录用他的。”
  贾诩道:“微臣遵命。”
  赵弘道:“文和先生,立刻给子明下一道令旨,让他明天给我返回长安。”
  “微臣遵命。”
  赵弘从贾诩的府邸中出来以后,回到了王府,刘钰以王后的身份领着吕香和诸葛若雪来拜见赵弘。随后赵政和赵秀又各自拿着赵弘给他们的课业来给赵弘看,然后一家人又象征性的在一起用了一顿晚膳,也就正式宣布黄巾军的大王返回了王都了。
  当天晚上,刘钰独自来拜见赵弘。赵弘虽然知道她是来做什么的,但还是召见了她。
  “大王,一向可好?”刘钰再想打听自己儿子的情况,也不好一进来便问。
  赵弘语气温和的回答:“我还好,你呢?”
  “臣妾也一向都好……”刘钰抿了抿嘴唇,到嘴边的话又都咽了回去。
  “你是想问邦儿的事吧?”
  刘钰低头不语,这是默认了。
  赵弘道:“你放心,邦儿在军中好得很,你大可不必为他操心。”
  “那……那他什么时候能够回来?”刘钰怯声问道。
  赵弘道:“我只能告诉你快了,具体什么时候,要看前方的战事如何。”
  对于这个答复刘钰的心理是矛盾的,因为这个答复对于她而言,已经是满意的答复了,但却不是她最想要的答复,同时她不能,也不敢继续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