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八零年代女首富 >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335节
  黄山不以为意:“大陆能有什么音乐?那就是一片荒漠。”
  曹敏莉笑了:“看来你对大陆一无所知。他们的迪斯科女王可是连《时代周刊》封面都登过,她的专辑销量可以排到世界第三。”
  黄山更加不屑一顾:“那都是些粗糙的翻唱歌曲,毫无音乐美感可言,配乐完全一团糟。也就是大陆人没见过好东西,才把这种货色当成宝贝。”
  曹敏莉笑道:“所以你更应该带他们去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好东西呀?其实大陆有不少优秀的音乐人,他们也有出色的原创作品。也许在流行音乐这一块他们起步很晚,但人多力量大,拥有这么多的人口基数,他们很容易赶上来。”
  见黄山不以为意,她又下了一剂猛药:“你难道不希望自己的音乐作品能够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地方流传吗?况且现在你去台湾,纵然你非常优秀,但那儿从事这一行当的人实在太多了,市场又太小了,你能有多少施展的机会?而在大陆,我可以向你保证,音乐总监的位置属于你,有好几十位年轻歌手摆在你面前,任由你挑选。你可以全权制作三张以上的专辑。”
  黄山沉默了。这对一个还没有放弃自己事业的音乐人而言,其实非常具有诱惑力。
  曹敏莉在桌上放了两盒磁带,认真道:“你听听这个吧,这位是崔健,我个人很喜欢的一位大陆摇滚歌手。这一盒就是《青春》,他们称之为校园民谣。也许你听完之后,就会对大陆流行音乐有所改观。这样吧,机票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了。如果你愿意,请明天上午11:00之前抵达机场,我们一块去大陆。”
  说着她便点点头,做出了送客的姿态。
  黄山原本以为她还会再劝自己,没想到这位传说中被曹家驱逐的大小姐居然如此干脆利落,搞得他一时间倒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只能讪讪地拿起了桌上的磁带。
  说实在的,光看磁带,他的脑海里就只有两个字:粗糙。
  实在是太粗糙了。
  封面丑的吓死人,印刷技术也够呛。估计磁带的录音也是一言难尽。
  看来今晚他的耳朵又要遭罪了。
  周秋萍还不知道曹敏莉为了她承包音像公司的艺人服务部而操碎了心。作为老母亲,她现在是被娃吵炸了头。
  今天一早,大家吃过早饭就赶紧出发,因为要送卢小明同学去艺术团报到啊。
  青青和星星一开始都兴高采烈,在她俩的概念当中去了艺术团就有很多漂亮的衣服穿,还可以玩很多好玩的东西。
  到了艺术团,她们也欢天喜地,在宿舍里转来转去,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而且作为社牛星人,即便面对吴将军这样的大佬,她俩也无所畏惧,想说啥就说啥,丝毫没有会看眼色的机灵劲。
  可当大人们招呼她们走,而她俩上了车又发现小明哥哥不跟着一块走的时候,小姑娘开始恐慌了。
  偏偏祝强还在旁边故作深沉:“离开家庭是男人建功立业的第一步,肯定要分离的。”
  也不知道这小孩究竟是从哪个电视剧里看来的酸台词。
  后知后觉的小姑娘们,到现在才意识到小明哥哥去了艺术团就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晚上也不会回家了,更加不会跟她们一起玩。
  这下好了,车上瞬间引爆“西湖美景我的泪”,星星嘴巴一瘪,往卢振军怀里一钻,就开始嚎啕。她记得清清楚楚,上次她哭了,干爸就让她和姐姐一起上幼儿园。
  可是这回干爸只是安慰她,拍她的背,却没说出她想听到的话。
  青青眼睛红红,泪光闪闪,往奶奶怀里靠。
  周高氏除了摸孙女儿的头,还能怎么办呢。娃娃长大了肯定要离家的,现在舍不得,将来错过了机会,怕是要后悔的。
  这就是生活给小姑娘们的第一课啊,眼泪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又或者,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最终,她们还得老老实实去上幼儿园。
  而且祝强今天也要回自己家住了。他家大热之所以同意他留在周家,还是因为心疼小明这孩子。否则人家父母双在还有奶奶也不是没房子住,干嘛叫孩子去别家睡觉呢。
  离别,尽管是短暂的离别,星期天就又能在一起玩的离别,则是生活教给小姑娘的第二课。谁也不可能永远陪伴在另一个人身旁。
  送完孩子,周高氏小声叨叨:“以前也没到这份上啊。”
  先前小明也在她家住过,后来孩子回自己家,俩丫头表现的可洒脱得很,完全不在乎。
  现在咋这么委屈兮兮的。
  周秋萍苦笑:“以前咱们住哪儿?孩子晓得一抬脚就能去找人玩啊。”
  这可没招了,她家怎么也不可能再搬回去。早就物是人非。再说卢家也不住在原先的地方了。
  “没事。”余成安慰她俩,“情绪过去就好了,等她们在家多交几个朋友就没事了。”
  这很残忍,小孩子的感情真挚也来得快去得快。青青和星星在宁安县上托儿所时,也有不少玩得很好的小朋友。现在估计俩丫头早忘记他们是谁了。
  周秋萍叹了口气,打开车门招呼司机:“师傅,麻烦你在前面黄杨路停一下,我坐17路去电视台。”
  卢振军反对:“别折腾了,往前捎一脚就行了,谁知道公交车什么时候到。”
  大家正要上车,房管局的那位姚局长又跑过来打招呼:“卢总,周经理,早上好啊。”
  卢振军扭过头,似笑非笑:“姚局长,这又有何指教?”
  姚局长赶紧表态:“没有没有,首长你就爱开我玩笑,我哪能对您有指示。是这样的,电话,周经理之前住的房子不是装了电话机嚒。现在住进去的同志想继续使用这电话,所以就把初装费交给了我们房管局。你看,这钱也不是我们出的,我们当然得物归原主是不?所以,我今天就给您送来了。”
  说着,他就递上了个档案袋。
  去年虽然已经发行了百元大钞,但现在大家默认的大面额钞票还是大团结也就是10块钱纸笔。8000块钱就是800张,大信封都装不下,必须得是档案袋。
  周秋萍毫不扭捏,上了车就点钞票,点完以后疑惑:“这不止8000了啊。”
  “这不还有材料费和师傅的劳务费嚒。总不能让您吃亏。”
  周秋萍笑了笑,点头道:“那我可笑纳了,麻烦姚局长您还亲自跑这趟。”
  姚局长笑得跟只弥勒佛似的:“应该的,为人民服务。”
  汽车门关上了,周秋萍看着档案袋笑得直摇头。
  周高氏却兴高采烈,十分现实:“那咱白赚了台电话用啊。”
  她之所以先前没纠结无法从军区宿舍搬出来的电话线,就是因为新买的房子里有现成的电话机。
  车上的人都笑了,卢振军都点头肯定:“好兆头,这是天降福财的征兆。你今天肯定能马到成功。”
  周秋萍笑着回了他一句:“借你吉言啊。”然后她将档案袋塞给余成,“你拿着。”
  从后视镜看到这一切的卢振军眼皮微跳,哟,这是反过来了,小余管钱啊。
  话说这两口子一般都是女的管着家里的账。
  车子开到电视台,周秋萍赶紧下车。她今天倒不是急着录节目,而是要去堵台长,让对方给她个准话,到底让不让她承包。
  台长瞧见她人就头痛,甚至拱手求饶:“你等等,我们马上开会讨论这事儿。这不是小事,你好歹给我时间协调。”
  周秋萍笑得可和煦了:“没问题,我又不是不讲理的人。对了,我得问您申请间办公室,不然回头我找了人过来干活,总归要给我们个待着的地方吧。”
  台长下意识拒绝:“你看我们这人挤人的,哪里还有地方待。”
  周秋萍爽快:“也不用别的地方,仓库吧,我把仓库收拾出来块地方,摆两张桌椅就成。”
  仓库本来也是给《厂家直销》节目用的,因为要展示商品,东西进演播厅之前总得有地方放,所以电视台空出间小仓库。
  台长见不用占别人的地盘,便随口应下:“行吧行吧,你自己收拾,我开会去了。”
  周秋萍笑容满面:“那您忙,我等您的好消息。”
  她招呼台里的清洁工,“王师傅,麻烦您帮我找几位同事收拾下仓库,搬两张桌子过来。”
  靠近人,她压低声音道:“一人五块钱,您看成不?”
  清洁工也是临时工,五块钱抵得上人家两天半的工资了。收拾仓库要多久,最多半天功夫。她毫不犹豫地答应:“没问题,您放心,周经理,我保准给收拾得干干净净。”
  这头台长大踏步朝会议室去,要进门时他猛然回过神,不对啊,他还没答应让周秋萍承包,现在就给她个办公场地又算怎么回事?
  可参会的人都到齐了,他也不好现在跑去找周秋萍收回成命,只能龇牙咧嘴地摇摇头,陷进去开会再说。
  这回会议主题不是节目制作对外承包的事,而是要不要拍摄新电视剧。
  江州电视台去年拍摄的《江畔人家》反响热烈,很受观众欢迎,甚至还把电视剧卖到了省台和其他兄弟台,不仅成功收回了150万的投资成本,甚至还给台里挣了20万块钱,可以说是桩十分划算的买卖。
  现在《江畔人家》的总策划,电视剧制作中心的郑主任就想再接再厉,乘胜追击,继续制作他们台自己的电视剧。
  关于要拍什么的问题,有人说应该延续《江畔人家》的风格,继续拍摄家长里短的小市民生活剧。也有人说应该时尚点,省台最近引进的香港电视剧《流氓大亨》就很受欢迎。一到播放的时候,街上都看不到人。还有人说《大地恩情》也很受欢迎,这种乡土家族电视剧同样有市场。
  最后他们吵来吵去,得出的结论是要拍个大剧,有历史有生活,讲民国也说现代,反应三代人几个家庭恩恩怨怨的大戏。《江畔人家》的首席编剧被触发了灵感,不到一个礼拜的功夫就拿出了剧本大纲和前面十集的剧本。
  考虑到这时代没语音码字,甚至这位仁兄连打字机都不会用,只能说明他实在是人工打字机。
  郑主任看了剧本大纲很满意,其他人也说好,于是众人敲定就拍这戏。甚至连拍摄场地,他们心中都有了规划。
  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啥都有了,启动项目却需要钱。
  制作中心千省万省,把各种不必要的开销砍掉之后,得出的预算也起码得每集2.5万元,这还不包括后面各种突发情况。
  偏偏这戏是大戏,剧本有百集,也就是说拍下来需要250万。
  台里一听就疯了,毫不犹豫地摆手拒绝。不是剧不好,而是有多大嘴巴吃多少饭,台里拿不出这么多钱。
  先前拍《江畔人家》为什么有钱?那是从银行贷的款。去年政策松弛,银行不舍得给储户兑钱,却特别舍得给各家单位放贷款,因为收回的利息高啊。
  今年不行,今年银行只追贷款,刀架在他们脖子上他们都不可能放贷款。而台里东拼西凑,撑死了也就只能拿50万给他们花。
  因此,台里的意思是不用步子迈这么大,先拍个十集二十集的剧试试。像《凯旋在子夜》11集,《便衣警察》也就12集,不照样很受观众欢迎。片子短,早点拍完早点放,也好早点卖出去挣钱。
  但电视剧中心却不愿意放弃,他们现在正在兴头上,非得要摩拳擦掌大干一场。
  两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说到后面就直接拍桌子了,恨不得能捋起袖子直接老拳相向。
  台长一见这架势不对,赶紧喊停:“行行行,要拍也可以,你们能找到钱,我绝对不拦着。”
  台里没钱,那从外面找啊,自己想办法去拉投资。
  作者有话说:
  关于电视剧一集制作费用为2.5万元,这个是参考1989年广东电视台拍摄的《公关小姐》的拍摄费用。^_^《公关小姐》当年大赚,播出阶段广告收入为近200万,中央台买进它的时候,每集付了4万块。
  第288章 拉起自己的队伍
  拉投资, 对八十年代的电视剧人来说并不稀奇。
  首先,80年代本就是承包的时代,连文工团都被承包了, 其他单位怎么可能不讲究经济效应。其次, 电视台没钱,而任何一家电视台首先要保证的是新闻栏目, 其他的都得往后退。
  但很多电视剧的创作者其实并不太乐意拉赞助。因为天底下没免费的午餐, 眼下赞助商们并不指望电视剧能赚钱,而是希望通过电视剧达到行业宣传的目的。如此一来,电视剧的创作自然也就受到了禁锢。
  所以,作为创作人,他们更加乐意从银行贷款。
  可形势比人强,银行不掏钱, 他们只能另找门路。
  会一开完, 郑主任就找上了周秋萍, 他倒不是想喊对方投资,而是希望通过对方的商业人脉找到能和电视剧契合的单位, 让剧起码能保持原生态而不是奇奇怪怪。
  “周经理啊, 你一直非常支持我们电视剧中心的工作。我们也特别感激你。这回你可千万得帮帮忙, 这真的会是部好剧。”
  周秋萍大致明白了对方的意思,点点头道:“你把剧本大纲拿来给我看看吧,我给你想想看, 到底谁愿意掏这个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