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重生大时代之1993 > 第853章,人才和天才都不能准确定义你(求订阅!)
  接下来几天。
  陶歌一直在认真阅读“人世间”,这本书她真是越看越爱,越看越舍不得放下。
  一天下来她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除了吃饭和张宣有交集外,基本上连话都懒得搭一句。
  两人之间真正做到了井水不犯河水。
  陶歌在忙,张宣也在忙。
  他一直在忙着完善大纲,每天都会绞尽脑汁回想后世的素材用以添加到“暮光之城”里面去,几乎一天要修改四到五次大纲,力求精益求精。
  之所以这样拼命,因为张宣很清楚一个事实:虽然“暮光之城”在西方评价很高,甚至被捧到了“魔戒三部曲”的接班人地位。
  可实际上两者的差距有些大,不去管西方文化体制和价值观差异的话,至少在他看来差距比较大。
  在张宣心中,“魔戒三部曲”放到现代乃至后世依然是名着,因为它是魔幻类小说的先行者,它开创了很多东西。
  而“暮光之城”要想追评“魔戒三部曲”、或者说超越“魔戒三部曲”,那它得解决两个方面的巨大缺陷。
  缺陷一是故事结构和经典台词方面,张宣必须加以改进。
  原着“暮光之城”在这方面做的并不够好,甚至“基督山伯爵”等很多名着都要比它高一个档次。
  这是他迫切需要改进的地方。
  好在他只是借用原着的引线,台词还是得自己重新设计。
  为此他有个巨大计划,把西方近百年内比较有名的魔幻类小说、吸血鬼类小说和参考资料买回来,或者让谢琪帮自己找回来。
  他要引经据典,要在新的台词上、语言结构上和代入感方面下苦功夫。
  缺陷二就是创新。
  并不是说原着“暮光之城”没有创新,它当然是有的,不然也不可能被西方主流文化捧到那个高度。
  可在张宣看来还不够,至少不够超越“魔戒三部曲”。
  能让一部小说青史留名,甚至做到第一,那它必须有要系统的创新。
  大胆点讲,就像中国的“山海经”在神话体系里的至尊地位一样,“暮光之城”要做到今后一百年甚至更久,只要写魔幻类小说的作家就必须参考它、引用它、绕不过它,那才是真正做到了经典。
  所以在这方面,张宣已经想好了解决之法:他要用后世的新颖情节设计和不可思议的各种脑洞来对它进行填充。
  务必做到一鸣惊人,出世就名震天下!
  在这点上,张宣是相信自己的,毕竟自己比别人多了快70年的后世见闻,用海量的故事情节和各种脑洞去丰满一部小说,绝对绰绰有余。
  而为了做到最好,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张宣不打算留后路,决定把“暮光之城”当做魔幻类封笔之作来写。
  换句话说,写完“暮光之城”,他从此、或者很久不再写魔幻类小说。
  思绪归拢,张宣拿出手机给谢琪打电话。
  “冬冬...”
  “老板。”电话两声就通,那边传来谢琪比较困乏的声音。
  张宣担心问:“你这是?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谢琪回答:“没,刚和罗琳跑完十公里回来,有点累。”
  原来是这样,张宣当即把自己打电话的目的详细讲了讲。
  听到要把西方近百年内比较有名的魔幻类小说、吸血鬼类小说和文献买回来,谢琪懵圈了,过了好久才诧异问:“你要写魔幻小说?”
  张宣嗯了一声。
  知道自己刚才语气不对,谢琪聪明的不再深问,而是麻熘地答应道:“好,我现在就着手去办。”
  张宣提醒一句:“光靠你一个人可能会存在思维死角、行动也慢,你可以求助罗琳和企鹅出版社,南希和丹尼尔作为专业的编辑,想来涉猎广泛,他们应该会给你很好的帮助。”
  谢琪把这些一一记下。
  聊了十来分钟,张宣最后要求:“我的时间不多,你速度要快,可以的话,先挑最有名的那些寄一部分回来。”
  没想到谢琪直接说:“我今天就去买一部分,晚上坐飞机回国。”
  张宣很喜欢这种高效率的下属,没拒绝。
  中饭过后,张宣接到了杜双伶的电话,说明天和邹青竹过来。
  他问:“你们什么时候的机票?”
  杜双伶轻声告诉他:“下午三点左右到机场。”
  张宣道:“好,到时候我来接你们。”
  杜双伶关心说:“亲爱的,你现在那么忙,让赵姐过来接我们就可以了。”
  张宣笑着摇头,嘴快地表示:“今生能让我这么上心的只有你们俩、你了,不许拒绝。”
  米见的身影在脑海中一闪而逝,杜双伶自动忽略“你们俩”这三个字眼,笑吟吟道:“那好,我明天见面给你个大大的拥抱。”
  张宣笑说:“有本事就在机场吻我。”
  杜双伶脸红红地瞄一眼旁边走开了的艾青,半晌才小声道:“刚才妈妈在旁边呢。”
  张宣心里一咯噔,不是“吻”的问题,而是“你们俩”的问题。
  这...
  这简直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啊!真他娘的苦恼。
  不过随后他又进行自我安慰,都这个地步了,有些东西也不一定瞒得过老杜一家,想到将来的“盛世境况”,似乎提前打个预防针也不见得是坏事。
  用阿Q精神自我麻痹一番,老男人强行把艾青这事压了下去,不动声色地说:“在就在吧,反正我们都睡一起了,反正一辈子也分不开。”
  “德性...”
  杜双伶轻轻抿了抿嘴,稍后说:“那我挂了,明天早上要起来赶飞机,我先去收拾行李。”
  “好,你去忙吧。”
  “你要记得休息,按时吃饭。”
  “嗯。”
  放下电话,张宣在想,明天双伶和邹青竹要过来,而洪社长也要过来,到机场的时间前后仅隔半小时不到,倒是凑巧了。
  这时陶歌从厨房切了两沙西瓜出来,递一块给他。
  问:“双伶明过来?”
  “对。”
  陶歌说:“那下午陪我回趟家吧。”
  “啊?”张宣一脸地不情愿。
  陶歌在对面坐下:“怎么?你不愿意?”
  张宣怎么能承认:“要不明天吧,我今天肚子有些不舒服。”
  陶歌半眯着眼睛:“然后带上双伶一起去对不对?”
  张宣干笑一声,差不多就是这意思。
  陶歌一时间没做声了,等到埋头把西瓜吃完才起身踢他一下:
  “洗下手,现在出发。”
  张宣说:“
  人世间”还有20万字就看完了,你不看完?”
  陶歌往大门口走去:“不急,一下看完就没得看了,姐忽然有些舍不得。”
  看到门开,看到人已经不见了,老男人叹口气,这是躲不掉了哎。
  说实话,他现在非常不愿意见陶显两口子。
  以前嘛,张宣和陶显夫妻都处在云里雾里,不觉得有什么?
  可现在,彼此就隔着一层纱,凑一起怪尴尬。
  一路上两人都没说话,闭着眼睛休息。
  直到车子进了越秀区,张宣才对开车的赵蕾说:“停下车,我去买点东西。”
  陶歌插话:“不用,我包里带了茶叶。”
  张宣看了她会,半晌后又对赵蕾点点头,示意继续开车。
  陶显还是老样子,人非常精神。倒是陶母不知道怎么回事,有些憔悴。
  不过陶母很热情,对着张宣招呼:“张宣来了,快进来坐,外面热。”
  “诶,好。”
  张宣换鞋进门后,那种感觉就上来了,总觉得陶母在背后盯着自己一样。
  喝完一杯凉茶,等到陶母去厨房帮着丈夫做菜的间隙,陶歌似笑非笑地问:“你好像很紧张?”
  “有吗?”张宣眨巴眼,在沙发上动了动身子。
  陶歌换个位置来到他身边坐好,用只有两个人听得见的声音调笑他:
  “要不你把姐娶了,就不会这么心虚了。”
  张宣瞄瞄厨房门口:“算了吧,你们这种高门大宅,把你娶了我更不自在。”
  陶歌不以为意,“吃完饭陪我去逛街。”
  张宣说:“逛什么街啊?直接去银泰商城拿就是了,要什么有什么,省时还省力,东西质量又好。”
  陶歌撩下头发:“也行,等会你去帮我拿几打长筒丝袜过来,你喜欢什么颜色的就拿什么颜色的。
  你要是担心到时候自己控制不了的话,还可以拿盒避孕套以备不急之需。”
  张宣:“......”
  见他不说话,陶歌偏头撇了撇:“觉得安全措施碍事?”
  张宣白了眼。
  陶歌双腿轻轻摩擦了下:“最近干旱严重,到处缺水,你有什么想法姐也是能理解的。”
  张宣嘴巴张了张,打算说话时,陶母已经端起一盘红烧肉出来了。
  看一眼大女儿之前坐的位置,陶母心里叹口气,和蔼可亲地说:“已经在炒最后一个菜了,马上就好。”
  “诶,辛苦叔叔阿姨了。”
  把陶母刚才的微表情尽收眼底,张宣觉得很怪,脸上挤出笑容,一时间都不知道怎么接话了。
  等到陶母返回厨房,张宣没好气道:“唉唉唉,别挨着这么近行不行?”
  陶歌用快子夹一块红烧肉放嘴里,笑说:“何必掩耳盗铃?我妈每次见到我都在叹气。
  你只要不动姐,她老人家就只能叹气,逼不了你。”
  这话没毛病,可问题是老夫也是男人啊,万一哪天城门失火,不得遭罪大了?
  似乎知道他在想什么,陶歌回眸从头到脚打量他一番,尤其是在某处停留许久,最后饶有意味地笑了笑,继续对付菜。
  陶母又端个菜出来了,陶歌伸快子吃一口就对她说:“这手艺越来越好了,你的幸福指数遥遥领先全国人民。”
  陶母对这个女儿是又爱又恨,恨其不争的恨,温温笑:“有客人在,你吃相别太难看了,好歹也先去洗个手。”
  闻言,陶歌放下快子,站起来对张宣道:“走吧,姐带你去洗个手。”
  张宣跟着起身。
  望着两人去洗手间的背影,陶母又转回了厨房。
  随着陶显把最后一个红烧豆腐端上桌,四菜一汤算是齐了,都是些家常小菜,不过颜色看起来还不错,有食欲。
  从这点可以看出,陶显确实是用了心思的,难怪陶歌说陶母的幸福指数遥遥领先,想想也不无道理。
  要知道在很多家庭,一旦男方有大作为,女方是家庭主妇的话,很多男人从外面回来就基本不动了的,躺沙发上就当起了大爷。像陶显这样外面顾大家,回家顾小家的确实属于那一小撮。
  席间,陶显问起了他的小说“人世间”,还没等张宣接话,陶歌就替他回答了。
  陶歌说:“已经写完了,我这次回国就是为了这部小说。”
  听闻写了两年之久作品的定稿了,陶显比较期待,“前阵子还有朋友问我关于你这部作品的事情,这下好了,他不用等了。”
  陶歌哪里还不知道自己父亲的心思:“他要送一稿给陶芩的,可以给你拿过来先过过目。”
  张宣连忙附和:“明天我刚好要去白云机场接洪社长,到时候带给叔叔看看,正好帮我掌掌眼。”
  今时不同往日,他非常相信这对父女,或者说相信陶歌。
  陶显今天的话明显比往日里多,聊完“人世间”后,话题一拐一拐,又到了银泰资本上。
  陶显问:“金融投资很有发展前途,而我们在一块还有很多经要取,你当初是怎么想到往这方向走?”
  张宣没隐瞒,把遇到老邓的事情讲了讲。
  然后说:“老邓以前在美国高盛工作过,在这方面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我们在交流过程中发现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来会有很多高科技企业应运而生。
  而高科技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我手里刚好又有几个闲钱,正琢磨着怎么样把钱最有效的花出去,于是和有着丰富经验的老邓一拍而合。”
  陶显问:“听说你们想往银行证券方向发展?”
  张宣身子稍微前倾,手里的快子缓了缓,坦诚道:“往金融这条线走,银行和证券是一个绕不过的坎,在我们的初步设想中确实有意往这方面延伸。
  不过银泰资本现在还处于积累经验和资金的阶段,步子还不敢迈得过大,得一点一点来,等有了机会、有了经验、有了资本,再加速前进。”
  陶显对他的话很满意,沉吟一会说:“国内正在大搞建设,各方面各行业都需要有识之士和大量资金,你现在年纪轻轻就有这个想法和胆识,很不错。
  男儿郎嘛,要敢闯敢拼,你这个年纪输的起,也亏得起。不要被困难束缚住脚步,我们国家很大,这个世界很大,大到能容下你的梦想和野心。”
  见张宣一脸认真地听着,陶显又说:“人啊,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容易一叶障目,我们老了,已经快干不动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还得靠你们年轻人。
  你现在本科已经毕业了,虽然还在读研,但不妨多去外面走走,去发达国家看一看,多取取经,拓展一下自己的心胸和思维。我很希望咱们国家的金融能快速赶上美国。”
  张宣表面平静,内心实则已经懵逼,今天的陶显也太不陶显了。
  以往叫自己来吃饭,多是话家常,再多也就是写作方面聊几句,哪像今天这样说这么多的?
  他诚挚地说:“谢谢叔叔教导。”
  陶显看一眼自己的大女儿,“这些话如果是前几年,我是不会跟你讲的。
  就算你在文学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我也不会跟你提。
  可能是人老了,挂念的东西慢慢变多了,也偶尔会做一些平时不曾有的梦,让我对人生有了不一样的领悟。
  而你在这个年纪能凭借自己的双手取得这样的成就,人才和天才都不足以准确定义你,所以我对你的未来很期待,想着到老了,看看你能走到哪一步?
  这个社会呢,看起来简单也不简单,前进的路上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如果哪一天你自己扛不住了,可以跟我讲,我能帮的会尽力帮你。”
  原来说一千道一万,等在这里,张宣听得很内疚,很感动。
  不论对方的话有几分真意?他张宣还是领这份情。
  一直张罗几人吃饭的陶母很意外,眼神在女儿和张宣身上徘回一圈后,也没多说什么。
  倒是陶歌一直在低头吃饭,同饭前的故意挑逗比,表现的有些沉默。
  ...
  离开陶家,陶歌向赵蕾要过了驾驶位。
  赵蕾不得不提醒:“你喝了酒,要慢点开。”
  陶歌摆摆手:“没事,喝的不多。”
  见张宣在旁边没拦阻,赵蕾识趣地去了后面的车。
  来的时候两人没怎么说话,回去的路上还是没说话,车内很安静,安静到能听到发动机的声音。
  快要离开越秀区时,张宣打破了僵局:“不去商城了?”
  陶歌目视前方:“去商城干什么?去拿丝袜还是避孕套?”
  张宣嘴角抽抽,发现自己就不该说话,真他娘的没事找事。
  陶歌侧头瞥他一眼,讥笑道:“姐就算打扮的再性感再妖娆,躺你床上你也不敢碰,何必去浪费?
  如果你现在真的憋坏了,那就当省钱了,毕竟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你苦苦熬夜的血汗钱,能省一点是一点。”
  真是谢谢你了啊,张宣偏头望向窗外,反复思索陶显今天的话。
  Ps:求订阅!求月票!
  Ps:说一下为什么定“暮光之城”,其实三月也明白这本书有很多缺点。但书中现在是1997年下半年这个时间点,说实话,已经没太多可供选择的了。
  比较牛的名着都已经写出来了,三月没办法直接架空、或者逆时间写。
  而且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和价值观不同,虽然暮光之城在我们眼里过于简单了,但其实在西方的地位非常高。这有点类似于哈利波特,很多人可能难以理解。
  不过不管怎么样吧,暮光这书确实非常火爆,成绩非常好,三月为了自圆其说,特意补充了设定,大家体谅一下,实在是书中世界的时间点太尴尬了,找不到更合适的了。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