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灵异玄幻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126章 煤山悟道
  在场的商贾主要分两类。
  一是应崇祯之邀而来的扬州盐商,这部门盐商经受过崇祯在扬州的“南门立木”,已经从内心认可崇祯的信用度,所以都是踊跃认购。
  再就是寓居南京的徽商、闽商、浙商以及粤商等外地客商,这些商客大多是锦衣卫从各家会馆强行请来,所以热情不怎么高。
  此外南京本地的商贾并未参加。
  更重要的是,江南缙绅也没有参与。
  崇祯真正想掏空的是江南缙绅的口袋。
  尤其是南京城内那些世受国恩的勋贵!
  所以现在要做的是发酵,把消息放出去。
  当下朱慈烺连连压手说:“诸位,请安静……”
  朱慈烺连喊数声,都压不下商贾们的热情,最后还是戏台下的十几个“大汉将军”齐声大吼,才终于镇住在场商贾。
  朱慈烺这才说道:“诸位,你们的拳拳爱国热忱圣上和孤都已经看到,事实证明,在我大明,忧国忧民的不只有士子,还有广大商贾!今后谁要是再说商贾重利而轻义,不以家国为念,孤第一个不答应。”
  听到这,在场商贾顿时感觉心下无比妥帖。
  崇祯也是欣然点头,心说大明储君正在展现他的政治手腕,至少这记马屁拍得在场的商贾十分舒坦。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商贾中确实也有义商。
  朱慈烺又接着说道:“不过,今天把大家召集到媚香楼来,只是先知会一声,让大家有所准备而已,同时也是为了让大家有個冷静期,不要因为一时头脑发热做出决定,以免买了债券之后却又心生悔意,若是如此就反而不美。”
  听到这,在场的不少商贾便不由得轻笑出声。
  同时一个个心忖道,太子仁义,但是大可不必。
  我辈商贾行事必定三思而后行,头脑发热是断然不会的。
  顿了顿,朱慈烺又说道:“所以,诸位回去之后可与家人仔细商议,若是确实有意为国纾困、为圣上分忧的话,可于七天之后到南宫的内府务认购。”
  七天时间,足够消息传遍江南八府一州,也足够八府一州的缙绅做出反应。
  更为重要的是,等到七天之后南京这边的“南门立木”差不多也可以完成。
  从始至终,朱慈烺对这次筹饷的定义就是为国纾困,为圣上而分忧,就绝口不提商贾可以从中获利不菲的事实!这个就厉害!
  这是要让商贾们既得利还要得名!
  而且为国纾困、为圣上分忧的名,可比为乡里修座桥建个祠堂啥的厉害多了,这可是能够名垂青史的美名!
  一些商贾越发觉得机会不可错失。
  这些人都已经想着,回去之后就赶紧筹集银子。
  朱慈烺又拱手说道:“好了,今天聚议到此为止,诸位可以自便了。”
  说完下了戏台,朱慈烺就兴冲冲的登上二楼回廊,来到崇祯的跟前。
  不过到了崇祯面前之后,朱慈烺却只是拱手一揖,再然后喊了一声:父皇!
  崇祯哑然失笑,心说朱慈烺刚才当着众商贾面虽然表现得沉着镇定,但也终究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而已。
  不过崇祯可不是那些封建大家长。
  作为一个有着现代思想的穿越者,崇祯绝不会吝啬夸奖。
  “烺儿,干得不错。”崇祯欣然说,“你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储君了。”
  朱慈炯也由衷的道:“皇兄,刚才你在戏台上讲话的时候,我真觉得你是不是被父皇附了体,台下的那些商贾都被你镇住了呢。”
  “哪有。”朱慈烺顿时有些不好意思。
  崇祯摸了摸朱慈烺的小脑袋,又拉起朱慈炯的小手,说道:“走,回国子监。”
  别人怎么教育储君崇祯不管,但是朱慈烺还有朱慈炯崇祯是绝不会假手他人,他不仅要教会小哥俩驭人的手段,还要教会他们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道理,等到将来朱慈烺生下皇孙之后,崇祯也会带在身边亲自教。
  至少要保证三代之内不会拉胯。
  不一会,崇祯父子三人离开媚香楼。
  目送着父子三人远去的背影,不光是媚香楼的鸨母李贞丽以及李香君、郑妥娘、李十娘等秦淮名妓,便是顾杲、陈贞慧、吴应箕以及冒襄等四个公子哥也是茫然,圣上居然真的只是借媚香楼的场地办了一桩公务?
  公务办完,圣上居然也没有留宿?
  圣上居然带着太子和定王走了,走了?
  冒襄看看吴应箕,吴应箕看看陈贞慧,陈贞慧最后看看顾杲。
  顾杲一跺脚说道:“留宿肯定是不行了,走,我们也回国子监!”
  于是,四大公子哥便在秦淮名妓们幽怨的目光中离开了媚香楼。
  ……
  此时,来燕桥北。
  一辆马车就停放在不远处的小巷。
  张翰、方文箴还有康百万就在马车中看着来燕桥。
  看到崇祯父子三人在夷丁和太监的簇拥之下过桥并返回国子监,康百万笑着看向张翰还有方文箴:“如何?”
  敢情刚才康百万和方文箴他们打了个赌。
  赌的是崇祯今晚会不会在媚香楼中留宿。
  康百万赌崇祯不会留宿,方文箴和张翰却不相信。
  “这还真的是……”张翰以手扶额说道,“有些出人意料啊。”
  方文箴肃然道:“我现在也相信康兄你之前的断语,当今圣上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位不输给唐宗汉武的英主!”
  “不是有可能,而是一定。”
  康百万却是显得信心十足:“圣上的成就一定会胜过唐宗汉武。”
  张翰皱眉说道:“可是我有些想不明白啊,圣上有如此雄才大略以及老辣手腕,那么之前十七年怎么回事?大明何以沦落至这般境地?”
  康百万和方文箴一下就被问住,是啊,之前十七年是怎么回事?
  好半晌后,方文箴幽幽的说道:“老张你这么一说,我倒是忽然想起一个人来。”
  康百万神情一动,忽然也说道:“方兄你这么一说,我也忽然想起了一个人来,却不知你我二人想到的是否为同一人?呵。”
  张翰一翻白眼道:“快说,不要故弄玄虚。”
  方文箴没好气道:“好吧,我想到的这个人是阳明公。”
  “我想到的也是阳明公。”康百万点头说,“阳明公在被贬龙场之前,人生困顿窘迫简直到了无以复加之地步,可是龙场悟道之后却换了个人似的,平赣南民乱,再平宁王之乱,再守制讲学编著大学问,短短三十年间成就立德、立功以及立言之三不朽,成就圣人之位,其在士人心中地位甚至犹在朱子之前。”
  “唔,我明白了。”张翰恍然大悟。
  “你们是说,圣上在煤山也悟道了?”
  “十有八九!”方文箴和康百万同时点头。
  ……
  崇祯父子回国子监时,已经有人在等着他。
  马鸣騄长长一揖到地:“臣马鸣騄叩见圣上,太子殿下、永王殿下。”
  “免了。”崇祯一屁股坐到太师椅上,又吩咐王承恩道,“王大伴,快给马鸣騄马大人搬一把椅子来。”
  王承恩应声是,亲自搬来一把椅子。
  “臣谢过圣上,谢王公公。”马鸣騄道过谢,一屁股坐到椅子上。
  这一回,马鸣騄就不再是悬着半个屁股危坐,而是坐得踏实放松。
  经过几次奏对,马鸣騄也已经摸清楚崇祯如今的脾气,那就是不再喜欢繁文褥节,君臣奏对时越直接越好。
  说真的,马鸣騄很喜欢这样的作风。
  圣上以前的做派跟现在的作风相比,简直不可道里计。
  想到这,马鸣騄忽然心头微微一动,这么说来煤山之劫其实是好事?圣上顿悟了,大明朝也就绝处逢生了。
  崇祯道:“马鸣騄,税银都返还完了?”
  “没有。”马鸣騄摇头说,“还有五十多万两税银找不着苦主来认领,或许是时间相隔太久,连苦主自己也已经忘记了。”
  崇祯道:“那五十万两银子今在何处?”
  “臣已经押来南京。”马鸣騄回答道,“就放在南宫。”
  说完马鸣騄又从身后拿出来一摞账册:“圣上,这是返还税银的账本。”
  崇祯接过账本直接就翻到最后,只见写着五百零一万四千零二十九两,这个数字倒是让他感到有一些意外,竟然抄回来五百万两?
  朱慈炯也说道:“居然抄回来五百多万?”
  马鸣騄拱手道:“那些参随土棍虽然极力隐瞒,但是臣也有臣的法子,臣专门将那些参随、土棍的正室以及外宅关押一处,令其互相攀咬,以致一只镯子、一只戒指乃至于耳环也是无所遁形,可惜,仍旧只追回五百余万两。”
  “追回五百万两就不错了。”崇祯直接合上账册。
  拿手指敲了敲茶几,崇祯又道:“马鸣騄,在扬州知府任上可还顺心?”
  “顺心?”马鸣騄犹豫了一下,大胆问道,“圣上,臣能实话实说吗?”
  “当然。”崇祯毫不犹豫的点头,“在朕面前,任何时候都可以说实话,也必须只能说实话,要不然,你就是欺君之罪,朕定不会轻饶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