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大明王冠 > 第441章
  郭资和雒佥两人一听,还有这曲折。
  况且多一个黄昏,和两位行部尚书没有任何利益冲突,哪有意见。
  于是朱棣拟旨两封。
  一封给应天朝堂,让朱高炽准备此事,将高贤宁加入使团。
  一封送递福建,徐辉祖和黄观从福建出发,赶往广西和使团汇合。
  还有一封密信,给黄昏,语气极其亲近,说黄爱卿啊,三司会审后你明证清白,朕深感欣慰,大明有如此肱骨之臣,实乃万民之福,然你我先前商议关于神机营一事,因近来安南不太温顺,若是一般人出使,朕不放心,你是朕的心腹良臣,要不你就跟着你家大舅哥走一趟安南吧,也不必偷偷摸摸的找那门神器的工艺制作方式了,直接找胡汉苍索要,这一次出使安南,但有需求,不论是钱财还是人手,老大都会满足你,且使团表面以你大舅哥为尊,实则你为核心,可任意差遣。
  又说锦绣山河,我绘之,爱卿添墨,愿勿负我望。
  第332章 重责在身
  黄昏读完这封密信,终于明白朱高炽为何会有幸灾乐祸的心思了。
  感情自己要出使安南那鸟不拉屎的地方。
  而且还有灭团的风险。
  在外人看来,这确实是个苦差事,若是胡汉苍居心叵测,没准出使安南的使团就和之前出使鞑靼的使团一样,有去无回。
  搞不好就要在安南学那苏武牧羊。
  安南那边的状况,应该不至于被自己影响,按照历史资料来看,安南现在的国王是胡汉苍,真正掌权的叫胡一元,是胡汉苍的老子。
  胡一元本名黎季犛(limao都是二声),也叫胡季犛,后来篡国,改名胡一元。
  关于这个人,知道大明初期历史资料的人不会陌生。
  黄昏也知悉。
  根据《大越史记全书》的记载,胡季犛的祖先名叫胡兴逸,系中国浙江人,在五代后汉时期前来安南,胡兴逸的十二代孙胡廉迁居清化的大吏乡,做了宣尉黎训义子,从此改姓黎,胡季犛是胡廉的第四世孙,也就是胡兴逸的第十六世孙。
  胡季犛是外戚,两位姑母分别是明慈皇后和惇慈皇后,都嫁给了安南陈明宗,因为外戚的缘故,胡季犛在朝中逐渐竖立自己的党羽,掌握了陈朝的大权。
  1400年(胡圣元元年),胡季犛索性把安南的陈氏王族杀了个干净,又在他的安排下,群臣联名上表建议胡季犛称帝。
  胡季犛最初假装推辞,后来接受了群臣的建议,废陈少帝自立,改元圣元,胡季犛恢复祖先的胡姓,自称是虞舜、胡公满后裔,乃立国号为大虞。
  胡季犛虽然篡夺了皇位,但遭到了陈朝遗臣的一致反对,在强大的压力下,胡季犛不得不在同年底传位子胡汉苍(由陈朝宗室徽宁公主所生),自己则以太上皇的身份掌握实权。
  1403年(胡绍成三年,明永乐元年),明朝靖难之变后,胡汉苍向明成祖上表,自称陈朝皇室绝灭,自己以外甥的身份被群臣推戴为皇帝,请求册封。
  明成祖朱棣让杨渤前往安南调查之后,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
  1407年(胡开大四年,明永乐五年),明朝吞并安南,灭亡胡朝,胡季犛父子被俘,同众多胡朝的文臣武将一起被押送应天。
  这也就是在安南。
  如果将胡季犛放在中原王朝来,大概就相当于董卓曹操那个角色。
  可惜的是他遇着了朱棣。
  尽管有祖之训“永不征安南”,但胡季犛实在是太作死,打打占城抢点钱粮也就罢了,连大明的疆域也敢侵吞。
  雄心壮志要超越老爹的朱棣能忍?
  所以最终灭了他。
  但这事还有两三年。
  黄昏揣摩了一番,按照历史轨迹来看,这一次出使安南不会有什么问题,不过再按照历史资料来看,安南陈朝的臣子裴伯应该快到大明了,陈朝最后一个血脉陈天平辗转澜沧王国后也会逃到大明。
  出使的事情还得拖一下。
  得这两人到了大明控诉胡季犛父子的罪行后,再看朱棣怎么发落。
  合上密信,对朱高炽道:“这事不急,殿下你回一封信给陛下,就说我近期身体染恙,无法出使,请陛下给微臣休养些时日。”
  朱高炽口瞪目呆,“你是当着我的面来欺君?”
  你哪有一点染恙的迹象。
  黄昏面色凝重,“这事恐怕没有殿下想的那么简单——”戛然而止,忽然发现,这事不用拖,自己只管出使安南就是。
  因为自己知道裴伯和陈天平到大明后朱棣的反应。
  按照朱棣的反应,到了安南那边进行操作就是,这样没准还能在春节前返回大明,若是拖一下,春节就得在安南度过了。
  于是摇头道:“微臣这就准备出使诸事。”
  朱高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这有一出没一出的,到底想干什么。
  黄昏也不解释,道:“虽然陛下改了使团人选,主使之人变成了徐辉祖,副使是黄观和高贤宁,但礼部、兵部和工部的人我还是得见一下,这一次出使的重中之重,并不是针对安南,还是那门神机火器的制作工艺。”
  朱高炽颔首,“善。”
  于是朱高炽将礼部、工部、兵部出使的人全部召来乾清殿,看着济济一堂的人才,朱高炽简短说了几句,交代了父皇改变使团人选的旨意,然后让黄昏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