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保护我方反派剧本 > 保护我方反派剧本 第123节
  孟昔昭的话听在众人耳中, 大家更加吃惊,同时跪拜的越发虔诚。
  百姓下跪,藏尘就不管了, 看起来受的心安理得。
  主要是不心安理得也不行啊,他要是对着百姓也挥拂尘, 那立马就能露馅。
  藏尘把金碗交给孟昔昭, 其实这金碗,只粘了表面薄薄一层的粮食, 里面塞的全是宣纸,为的就是营造出粮食很多的假象, 顺便减轻重量, 能让这碗底迅速的翻转。
  一个后世最常见的小魔术,到了这, 就变成了惊世骇俗的大神通。
  孟昔昭毕恭毕敬的接过这个碗,然后继续低着头,领受藏尘的教诲。
  按照之前排练的剧本, 藏尘不悲不喜的说:“此物是三清上神借于贫道, 命贫道转交给孟知府,孟知府需感谢三清, 而不是感谢贫道。另外, 三清对贫道说,隆兴府的危难, 最多持续三月,因此,三月之后, 此物便会自动烟消云散,终究是神仙所用的器皿, 凡人能用两月,已是不易了。”
  孟昔昭听了,顿时惊呆了:“三月,这不正是我与谢同知商讨出来的期限?来隆兴府之前,我从应天府带了一位精通栽种之术的农师,农师耗费数十载,研究出了可以令亩产增加四成的肥料,只是农师虽然如此说着,但我其实还未亲眼见过,若真能成,最多三月,便可看见收获的成果,莫非,三清已然提前预见,此事真的能成?”
  藏尘捋着胡子,但笑不语,看上去十分的神秘。
  但大家知道,他这是默认了,毕竟泄露天机人会遭雷劈的,他不说答案,大家也能理解。
  好事一桩接一桩,先是有了取之不尽的金碗,然后又有了三月之期的盼头,百姓们激动的无以复加,却又不敢大声喧哗,全都眼巴巴的看着孟昔昭。
  而这时候,人群之后又传来骚动,大家回头一看,发现几个官兵,抬着一个担架走过来了。
  其实谢原是可以拄拐的,但孟昔昭非要他躺担架上,说这样更容易引起百姓的同情。
  于是,谢原默默的躺在担架之上,品味着他这辈子最丢人的时刻。
  等看见人群了,他才支起身子,孟昔昭给他安排的台词有很多,给他安排的表情也很充沛,但谢原实在是没法表现出孟昔昭想要的效果,他只能抿着唇,紧张的看着这些人。
  其实,百姓们最吃的,反而还就是谢原这一套。
  相比起夸张的演技,内敛的表达,才能让百姓们找回官民的区别,然后深深的敬重起来。
  担架被抬到了孟昔昭面前,谢原看看孟昔昭,再看看藏尘,然后再看看孟昔昭。
  他憋了半天,才憋出一个字:“孟——”
  孟昔昭感动的半蹲下去,握住他的手:“谢同知,你伤还没好,就不要出来了啊!你是不是听说咱们隆兴府有救了?没错,咱们真的有救了,粮食够了,而且有了三清的预言,三月之后,咱们隆兴府,会迎来大丰收!以后,再也不会有人饿肚子了!”
  谢原:“…………”
  他僵硬的看着孟昔昭,而孟昔昭仿佛听见了他的回答,然后用力一点头,突然放开他的手,站起来,用意气风发的眼神望着台下的百姓,他手一挥,声音激荡道:“本官决定,即日起,开仓放粮!”
  百姓们终于听到了自己想听的这句话,本来站起来了,此刻,又全都跪下,大声呼喊,谢谢青天大老爷。
  孟昔昭见大家正高兴,立刻趁热打铁,说放粮之后,就会安排今年的播种事宜,种子不必担心,可以免费从府衙这里领。至于农师,他就在府衙之中,他会派人去各个县召人上门学习,争取在十日之内,就让整个隆兴府,都学会那三清见了都说好的新肥之法!
  顿时,下面的欢呼声更高了。
  混迹在人群中的头领:“…………”
  他没有跟着一起欢呼,而是满脸凝重的看着台上的孟昔昭,片刻之后,他转过身,默默的离开了这里。
  百姓们来这是为了要粮食,现在听说要开仓放粮了,他们更不可能走了,都准备着当场排队,争取做第一批把粮食领回家的人,因此,这个逆行的头领,看起来特别明显。
  银柳盯着他瞧了一会儿,记下他的身量五官,本来还想跟上去,看看他会去哪里,但是想起孟昔昭之前说过的,不让她私自行动,她只好抿抿唇,继续站在人堆里面。
  开仓放粮就不用孟昔昭亲自在这里盯着了,让团练使带着官兵来按人头分就行,就算人口锐减,隆兴府里的人还是那么多,肯定会有冒领、或者多领的行为,可是,这也没办法,官府本就防不住所有的小动作。
  好在这种现象比较少,而且一旦被逮住,当场就会打十板,排队的人都听得到惨叫声,有些人即使动了心思,也不敢真的行动。
  ……
  今天演这么一出大戏,可发出来的粮食还是就那么一丁点,仅仅够自己家人吃两天,而且一顿就只能吃个半饱,聪明人自然会质疑,不是说取之不尽吗?怎么才这么点。
  但对于这种言论,孟昔昭就不会搭理了。
  开玩笑,他可是知府,怎么可能跟政府意见箱似的,天天坐在那给百姓答疑,今日演戏,也不是为了忽悠百姓,让他们觉得真的不缺粮,他主要的目的是,把石大壮的肥料推广出去,顺便对城中□□。
  背后的蛇虫鼠蚁实在是太多了,他一个人,哪抓的过来,便只能从源头上下手,先稳住他们,让他们得到一个期限,无论成不成的,反正三个月以后就知道了,到时候要是不成,他们再绝望,再想着干点大逆不道的事,也来得及。
  ……
  至于藏尘,他献完金碗,就回玉清观闭关了,说是今日用了太多的法力,需要闭关七七四十九日。
  百姓们追到玉清观,发现玉清观如此破旧,更加对藏尘会法术深信不疑,毕竟就这么一个小破观,哪怕收上三百年的香火,估计都做不出那样精致又厚实的金碗。
  百姓们毕恭毕敬的来玉清观上香,还拿出自己的积蓄,给玉清观捐了不少香火钱。孟昔昭得知以后,也不禁感叹。
  最大的智慧,永远都在民间。
  三司使篦虱子一样的篦地皮,可等他走了以后,真定府的百姓还是能掏出钱来送青壮进应天府告御状;而南诏人把整个隆兴府都翻了个底朝天,所有好东西都扒拉回他们自己的国家了,但危机解除以后,百姓们又开始互通买卖,把家里缺的,被砸了的,又很快买了新品回来填补。
  甚至还有余钱,送到道观来换取一些精神食粮。
  普通百姓藏钱有一手,那原本就有钱的百姓,自然更加厉害了。
  孟昔昭和谢原一起回到府衙后面,他亲自把谢原扶回床上,谢原道了声谢,没有立刻躺上去,而是坐在床的边缘,有些愁苦的看着他:“府衙的所有银钱都被大人拿去跟江州买种子了,日后再有用钱的地方,可怎么办啊。”
  孟昔昭:“我这不也是没辙吗?没种子,就不能耕种,不能耕种,这放粮,就是个无底洞,只能先用府衙的银钱了。放心,要粮,应天府那边不会放,但是要种子,他们还是会给咱们送来的,到时候留一部分,卖一部分,还能填补一些亏空。”
  谢原:“…………”
  他有些崩溃,“可等应天府把种子送来,最起码也要半月以后了。”
  办事难的问题哪个时代都有,哪怕孟昔昭后台关系这么硬,他送去的信函也要被审批个三四天,然后再派专人送来,还要提防一下劫道的,林林总总加一起,最少最少,也需要十日。
  谢原很怕这中间会出什么别的问题,毕竟隆兴府现在真的是很破啊……
  更别提那城门,还一直没修呢。
  谢原倒是想自己掏钱,可他出来上任,身上也就带了两千两银子,这还是家中大半积蓄,他们家以前就是书香门第,满门清流,后来姑母当了皇后,他们也没怎么收过外面的礼,反而是一直贴补宫里,因此,他们家真的没什么钱。
  相比之下,孟家可就太富有了。
  先不提当年孟夫人嫁过来时候的盛景,就连前些日子孟大郎娶县主,那聘礼也是流水一般的往梁郡王府送啊,满京城,还真没几个能比得过他们的人家。
  谢原突然抬头,看向孟昔昭,而且那眼神越来越亮。
  孟昔昭:“…………”
  头皮一紧,孟昔昭立刻打消他的念头:“停停停!收起你那危险的想法,我是来做知府的,又不是来做冤大头的,况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全靠我的家底,那等我走了以后,府衙怎么办,继续靠下一个知府的家底?”
  谢原默,那都是三年以后了,他现在睁眼闭眼都是打算盘,看不到这么远的事情。
  孟昔昭拍拍他的肩膀:“放心好了,粮食会有的,银钱也会有的,你就把放粮的事情安排好,至于钱从哪来,交给我。”
  谢原叹息,也只有这样了。
  而孟昔昭离开他这里,也没有闲着,他回到设厅,也就是他的办公室,然后吩咐庆福,“去把贾仁良叫来。”
  庆福走了还没半盏茶,贾仁良就跑来了,今日的他,看着比昨日还谄媚:“大人叫我什么事?”
  孟昔昭:“你跟本官说说,如今这城里,还剩下多少个富户了。”
  贾仁良一愣,他呵呵笑:“大人,您问这个是想做什么呀?”
  孟昔昭瞥他一眼:“关你什么事?让你说你就说。”
  贾仁良:“…………”
  好叭。
  其实他是想打听一下孟昔昭的目的,万一他跟别的知府知州一样,一上来就想拿大户开刀,他也好提前通知一下,让那些人有个准备。
  毕竟他是本地人嘛,人脉还是有的,这做事的时候,也会更向着自己的乡亲们。
  但孟昔昭嘴严得很,就是不说,贾仁良也没办法,然后把自己知道的一些富户都说了出来,最后还不忘说一句,其实他们都是以前的富户,南诏人来过之后,大家就都穷了。
  孟昔昭听了,微微一笑,完全不信他的话。
  他吩咐贾仁良:“你无需担心本官是要加害这些人,本官是有好事要找他们,既然你跟他们相熟,那你便选上十个,品行过关、家中子弟也规矩的人家,叫他们过来见我。”
  贾仁良吓一跳,连连摇头,说自己没这个想法。
  孟昔昭却懒得跟他继续扯皮,挥挥手,让他出去找人去了。
  贾仁良一默,拱手告退。
  而到了下午,贾仁良找的人就来了。
  十个或中年或老年的富庶家主,全都战战兢兢的站在议厅下方,不知道这新知府找自己有什么事。
  比较悲观的人,已经想好如果自己出事,让家里人都往哪边逃了。
  ……
  孟昔昭出现以后,则对他们笑得无比温和,“多谢各位百忙之中前来府衙,此时正值春播之际,本官知道各位家中事务很多,也就不说那些客套的话了。”
  “此番请各位前来,是想给大家一个效忠陛下的好机会。”
  十个大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均是一脸懵逼。
  孟昔昭笑得更加和善了,他做了个请的动作,让这十人全都坐下,然后慢慢把自己的意图说了出来。
  总的来说,很简单。
  就是隆兴府现在府衙资金紧张,急需补充资金。但请不要担心,我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些银钱,会用在府城的修缮上,像城门啊、街道啊、农田啊、被破坏了的房屋啊,等等等等。
  但这些跟十位大户又没关系,他们就是普通老百姓,修城门的事情凭什么要他们买账,孟昔昭也知道他们肯定不愿意,于是,徐徐抛出了第一个钓竿。
  等拿到钱以后,他准备干一个事,不是修城门,而是在城门边上,先立一个纪念碑。
  一来纪念在此次失守当中,不幸丧生的百姓和官兵们,二来,也要歌颂一番陛下的功绩,重点表扬他将洪州改成隆兴府的事迹,洪州已然成为了历史,但历史不应该被忘记,无论好的还是坏的,都很应该在纪念碑上表现出来。
  而对这十个大户来说,真正的重点是,在歌颂陛下文章的下面,还会记录下此次修缮新城的有功之人,官员在后,无私奉献的百姓在前。
  总结,你捐钱,我给你刻纪念碑,保证只要齐朝还在,你的名字也还在。
  这几个大户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如今的人们若想青史留名,就一个办法,去考科举,考上了,就算是拿到青史留名的机会了。
  连正经进士都不一定能被记录下来呢,至于普通人,更没戏了。
  他们有钱,可有钱买不来身后名啊。若孟昔昭真的立了一个纪念碑在城门处,那往后,不管谁进出,都能看到自己的名字。
  这四舍五入,不就等于被万人敬仰了么!
  其中有几个很有商业头脑的,甚至还想到,如此一来,自己就变成了自家的活招牌,以后不管是开店还是卖东西,只要说出自己的名字,说自己是隆兴府的大善人,也不愁合作伙伴再犹豫了。
  这个年代,名声就代表了一切,毫不夸张的说,一个名字,就能让无数人心甘情愿的给他送钱!
  此时这十个人已然心动了,然而孟昔昭还没说完,微微一笑,他又抛出了第二个钓竿。
  陛下对隆兴府,一直都十分关心呐。过年的时候,急不可耐的就把洪州升成隆兴府了,后来还派了我来当知府。什么?你们不知道我是谁?天呐,你们没听说过孟旧玉吗,他是参知政事,是我爹,我还有个忘年交,叫闫顺英,就是咱们的右相,闫相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