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灵异玄幻 > 第一氏族 > 第74节
  徐明朗是宰相,大权在握,要多少利益没有,不说贿赂,各级官员四时八节的例行孝敬,都能砸死一条街的人。这些价值非凡的孝敬,可不是官员们的俸禄能承受得起的,哪一块铜板不是来路不正?上面又有多少底层百姓的泪水乃至冤魂?
  且宰相府每年都有萧燕的丰厚礼物可收,那可是一个王庭的贡献,随便拧出一株千年雪莲、百年灵芝,都是价值连城。
  刘氏给一千个平民放高利贷的年收入,都赶不上这一件东西。这中间还有很多麻烦事要处理,譬如说催债、抓逃债等等,都需要投入,在这个过程中,得弄死弄残多少人,所得利润才能比得上一棵百年灵芝的价值?
  被徐氏家势赶超的刘氏,要追回自己的地位,刘牧之在有生之年想要成为宰相,能不拼命捞钱壮大实力?
  “事已至此,很不好处理了,刘公要我如何相助?”徐明朗四平八稳的问。就眼下来看,刘氏已经臭了,他并不想大力相助,给自己惹一身腥。
  刘氏在门第中数一数二,对徐氏的地位威胁最大,在对付将门时,徐明朗跟刘牧之是一伙的,回到门第内部,徐明朗也要防备刘牧之取而代之。
  如果这回刘氏倒了,对他未必没有好处。总而言之,一切都要看帮刘氏的必要、风险、损失、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
  “赵氏对我刘氏下手,其实针对的不单单是我刘氏一家,而是所有士人门第!换言之,这是将门反攻门第的第一场大战!如果刘氏输了没了,那么接下来,所有门第都将面临被将门进攻的危险!
  “当初我们是怎么对付将门的,往后将门就会怎么对付我们,之前将门是什么处境,我们门第就会被打压成什么样,而且必定会更惨!
  “徐公,我们对付将门的时候,只是夺权而已,扳倒了一个将门官员,也就是想方设法用文官去顶替,或者设置新的衙门官职,可将门呢?赵氏一出手,就要覆灭我刘氏一个家族,是实打实要永久折掉门第这个巨人的一臂!
  “这是多大的手笔,又是多大的威胁?如果刘氏倒了,下一个会轮到谁?一旦门第倒下的多了,门第这个巨人还能站的住吗?”
  说到这,刘牧之深吸一口气,目光森森,“徐公,这是战争!将门跟门第你死我活的战争!”
  徐明朗目光数变,心神震动,考虑了片刻,狐疑道:“刘公言过其实了吧?将门也不是铁板一块。而且因为目前处境不好,损失了很多利益,各家为了自身的生存,已经开始内部抱团、分裂、相争。赵氏岂能把将门都聚拢到一块儿,让所有将门都听赵氏的安排行动?”
  “若非如此,平康坊飞雪楼的案子怎么解释?”刘牧之一字一句的问。
  徐明朗皱了皱眉:“何意?”
  “此案最初是在都尉府总旗吴绍郴手里。但第二天就变成了赵宁主持此案。吴氏如果跟赵氏不合,吴绍郴怎么会把这种大案拱手相让?石氏如果不跟赵氏同一条船,石珫怎会给赵宁借此案立下大功的机会?”刘牧之字字珠玑。
  他现在已经“想明白”了,一品楼就是赵氏的羽翼,而且赵氏早就知道白衣会是刘氏爪牙!而且“想通”了整件事情。
  赵氏对付刘氏的第一步,是用一品楼跟白衣会相争,在双方势同水火,顺理成章爆发冲突后,便由都尉府借着查案之名,灭了白衣会、苍鹰帮,让一品楼一统燕平城江湖。
  第二步,利用一品楼的力量,马不停蹄又悄无声息的,搜集刘氏恶行罪证,这时刘氏没了江湖耳目,就无法及时察觉一品楼的所作所为,而且因为白衣会覆灭,内部相应问题也需要精力处理,无暇全力对付赵氏。
  第三步,则是让一品楼带着苦主们一起到京兆府,用一件件命案来实现扳倒刘氏的目的!
  这其中,用都尉府的力量查案,灭掉白衣会,是整个大计的开始与基础,如果不是对都尉府有绝对把握,知道吴氏跟石氏会配合,这一切计划就无从实现!
  所以虽然不知道,吴氏跟石氏怎么就听了赵玄极的,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协议,但刘牧之却清楚,刘氏必须借助所有门第的力量来保全自身,否则绝无可能在这场大难中幸存!
  第一百零二章 交锋(6)
  早晨的时候,刘牧之认为靠他自己和刘氏的影响力,只要获得三司使的支持,就能把事态控制在“就事论事”的局面——处理涉及命案、有罪行的刘氏族人即可。
  如今案件过多,已成浪涛之势,而且还不能看到尽头,加之将门合力在后面推波助澜,刘氏这栋大厦已经无法独自支撑,若不能获得徐明朗和其他门第的大力支援,大厦必将被大浪倾覆。
  好在徐明朗最终同意相助。
  时间已经过了申时,赤金的斜阳缓缓西沉,刘牧之运足修为之力侧耳倾听,京兆府的鼓声依稀可闻,每一个节拍都如同针扎在他的心脉上,总让他焦躁不安。
  听到宦官尖细悠长的传唤声,刘牧之定了定心神,跟在徐明朗身后,与好几位在三省六部担任要职的门第大人物,一起进了崇文殿。
  行过礼,刘牧之看见宋治放下了手里的朱笔,在堆成两座小山状的折子中,神色威严目光平静的看过来。他随意挥挥手,叫人准备了蒲团,好让堂中的文武大臣可以席地而坐。
  这个举动让刘牧之意识到,眼前这位年轻的皇帝,已经知道眼下这场谈话必有争论,大争论。看了看先一步带着将门顶级官员到来的赵玄极,刘牧之的心在下沉,也在变得沉稳。
  他知道,河西刘氏这个有着七百年历史,在本朝达到家势顶峰的家族,将在这里在今日被决定命运前途,乃至生死存亡。
  刘牧之发现赵玄极也在看他,这位跪坐之时依然有“渊渟岳峙”气度的将门第一人,身形伟岸的犹如钢筋铁骨,眉宇锋锐的似有金戈之形,好似无论面对多少正面攻来的沙场强敌,无论脚下是否尸积如山、血流成河,他跟他背后的黄旗都能始终屹立。
  这是悍将之气。宵小避之不及。
  而此时,刘牧之分明看到,赵玄极眼中有一抹不加掩饰的戏谑,就好像他是被对方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敌军将领!这让刘牧之面容阴鸷。
  他暗暗咬牙,盯着对方片刻,心道:“这里是朝堂,不是沙场!你赵玄极纵然能沙场百胜,也不过是一介莽夫,或许能震慑宵小,但岂能让本公心生忌惮!
  “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军人不过是朝廷的刀子,平民百姓或许会敬畏你们,可到了朝堂上,古往今来被文官弹劾夺权,乃至郁郁而终的百战名将,难道还少了?你们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手里!”
  赵玄极将刘牧之的神色纳在眼底,面露鄙夷之色,暗道:“匹夫,死到临头犹不自知!将军不善权力算计,并不是蠢,而是因为要把精力用在研究兵家之道上。若是将军都去学了官场心计,哪还有心思琢磨兵法战阵、训练三军将士,你们这些匹夫岂能安享太平,有在背后戕害我们的机会?”
  两人四目相对,虽然没有开口说话,但彼此争锋相对之势,已经如刀枪相击,杀气外溢。
  大殿很宽阔,足以容纳百多人,文武双方十多名重臣分坐两班,大片地方空着。
  矩形的斜阳余晖拉得很长,寒风入门卷动帷帘,角落光线逐渐暗淡,束手而立的宦官无声无息,空气中弥漫开冷硬而危险的肃杀之气。
  终于,皇帝那没有感情色彩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徐徐响起,好似低沉的号角,“一日之内,京兆府接到的事关刘氏族人的命案,已经超过了六十起,朕很惊讶,也很愤怒。在此之前,朕一直以为,我大齐的门第世家乃是江山柱石,社稷肱骨,但今日之事,却让朕大开眼界。刘卿,你来告诉朕,朕之前是不是错看了你们?”
  刘牧之起身离座,在堂中下拜请罪,他先是痛苦自责,承认自己没有管理好家族,以至于出现了这些害群之马,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姑息,必将彻查族人不法事,清除这些老鼠屎,并请求皇帝治他的罪。
  言罢,徐明朗起身来到刘牧之身边,面色沉痛又满是公正,声音中气十足的对皇帝道:“禀陛下,我大齐律法严明,今日这些大小案子,自然会有京兆尹一一严查法办,不会让受害者蒙冤受屈,也不会让有罪者逍遥法外。
  “这些案子都涉及刘氏,参知政事也有罪责,但水至清则无鱼,家族大了,难免有一些不争气的族人,参知政事虽有失察之责,但这也是他忙于公务,日日夜夜为大齐国事奔波劳碌、呕心沥血,无暇治理家族的缘故,并非有意纵容。还请陛下看在参知政事勤于公事的份上,稍息怒火。”
  他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把刘牧之,或者说绝大部分刘氏族人,跟那些有罪者区分来来。
  把命案的惩治范围,控制在直接致人死伤的刘氏族人身上,不去计较那些刘氏族人是受了谁的授意,忽略土地兼并、放印子钱这些命案产生的根本。
  从而让刘牧之的罪责,只涉及“治家不严”的失察之罪,好保住刘牧之参知政事的官职。
  刘牧之在开年后是要作为领头者,提出、推动“枢密院”的,是承受将门反对攻势的主将,只有他站得稳了,给将门的压力大,五军都督府提出后才能有文官“让步”的效果,从而得到施行。
  这是已经准备了很久的事,如今已经箭在弦上,徐明朗必须保住刘牧之这个无法轻易被替代的角色。如果刘牧之倒了,这件事又得耽搁下去。
  赵玄极听了徐明朗的话,哂笑一声,起身离座,向宋治拱手道:“陛下,徐相之言,臣不敢苟同。今日这些命案,体现出的刘氏之罪,是整个刘氏不择手段攫取财富、压榨百姓、草菅人命!而不是某些刘氏族人个人行为不端!
  “刘氏土地兼并、放印子钱的规模之大,残害的百姓之多,岂是个别刘氏族人能做主的?除非这个人是刘氏家主!”
  此言一出,在场的将门大人物们,立即点头称是,纷纷赞许镇国公说得在理。一时间,门第大人物们都是面如锅底。
  刘牧之脸色一变,转头怒道:“镇国公,你这是血口喷人!你有什么证据,说刘某指使了这些事?京兆府都还没把案子查明白,镇国公凭什么如此污蔑刘某?!”
  赵玄极冷哼一声,“你难道不是刘氏家主?若是本公军中出了残害百姓的士卒,本公岂能无罪?若是赵氏有族人草菅人命,莫说数十人,有一个本公都自认脱不了干系!”
  这个道理很直白,徐明朗、刘牧之就是诡辩而已。然而官场、权力场上的争斗,如果都是看对错黑白的,那也就不叫官场了。
  刘牧之一时理亏语塞,徐明朗接过话头淡淡道:“今日之事,说来其实很蹊跷。那么多苦主从蓝田、石门两县,同时来到京兆府鸣冤,可是巧的很,偏偏还证据充分,真是声势浩大。
  “而他们所陈述的案子,基本都不是眼前发生的,短则隔了数月,长则数年,有一两件案子,竟然还是十年前的!镇国公就不奇怪,这些苦主是为何要等到此时才鸣冤,又为何能一起来鸣冤?镇国公不觉得这些人背后有人指使,且目的不纯吗?”
  闻听此言,很多人都变了眼色。
  这番话威力十足。
  傻子也听得出来,徐明朗这是在说今日之事,是赵玄极在背后捣鬼,是赵氏为了对付刘氏。
  命案是实打实的,徐明朗不可能否认,能做文章的地方不多,从世家之争、文武之争的角度上去说,把刘氏变成被赵氏苦心孤诣算计的受害者,无疑可以把水搅混。
  若是大家认为赵氏用心险恶,或许还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削弱将门、收拢兵权,这是朝廷大计,已经进行很长时间了,徐明朗不觉得眼下会因为赵氏带着将门反扑而停止。
  赵玄极明白徐明朗这席话的险恶用心,冷冷道:“莫须有的东西,本公怎么会清楚?若是徐相认为这些命案有问题,大可以自己去查,找出证据就是。不过与之相比,今日京兆府的案子,每一件可都证据充足。该先处理哪一边,徐相作为百官之首,主理皇朝政事的宰相,不会没谱吧?”
  徐明朗想指摘赵氏在背后主导这一切,可赵玄极知道,对方根本找不到证据,所以态度强硬。赵氏目前跟一品楼往来的族人,几乎只有赵宁、赵七月,而且因为双方之间没有利益输送,也就不存在可供按图索骥的痕迹。
  徐明朗重重哼了一声,赵玄极的态度,让他意识到赵氏的计划,可能非常严谨,没有破绽可寻。原本他还指望,用查案查出赵氏在幕后主使这一切作为砝码,亦或是要挟,来跟赵氏交换保全刘牧之,如今看来这个打算怕是无法实现。
  时间紧迫。
  徐明朗看了一眼兵部尚书。
  “陛下,参知政事为皇朝尽忠、为陛下分忧多年,一直戮力公事,从未出过差错,且屡有功勋,如今刘氏某些族人有罪行,也是家族大了,难免妻不贤子不孝,法办那些有罪之人就是了,若还牵连参知政事,怕是会让群臣寒心!请陛下明查!”兵部尚书出班启奏,说完便拜伏于地不起身,表达出坚决的态度。
  “陛下,刘氏某些族人纵然有错,也没到株连的份上,请陛下顾念参知政事半生为公,功勋卓著的情分,莫要寒了臣子之心!”
  “请陛下明鉴!”
  “臣附议,请陛下明察!”
  殿中的门第重臣们,悉数起身下拜,力保刘牧之。
  这是徐明朗的第三个方案。
  为了保下刘牧之,他先是让刘牧之承认有限的罪责,并诡辩刘牧之只是有治家不严的过错,没有触犯律法的行径;
  这个尝试失败后,他又暗沙射影,表示刘氏今日的危局,都是赵玄极一手造成,是赵氏为了扳倒刘氏而施行的阴谋;
  在这个努力也不能见效后,他便拿出了杀手锏:让士人门第一起力保刘牧之,一方面抗衡赵玄极和将门声势,一方面给皇帝施压,制造众意难违的局面。
  徐明朗之所以敢这么做,一方面固然是门第不惧将门,且这些年一直压着将门,在朝堂上本身就势大、权力大、官员多、影响力大;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皇朝的权力不只是集中在皇帝手里,在有百年世家千年大族这样的政治集团时,朝廷权力本就属于皇帝和所有世家。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很多世家联合起来给皇帝施压,或是对某件事有了统一意见,那么皇帝不管愿不愿意,都只能顺从众意民心。
  这个民心,在上位者眼里,从来就不是普通百姓,而是有钱有势的统治阶层,既得利益者!
  自古以来,敢直言死谏还能在朝堂上站得稳,不会被皇帝弄死的所谓直臣,都是因为他们背后有一大群利益相关的世家大族支持,他们的一言一行,说出来就是代表那一群人的想法。皇帝不是不想把这种人弄死,而是不能,或者说代价太大,不值得。
  当直臣背后没了世家大族,也就不会再有经常抓着皇帝袖子喷对方一脸唾沫进言,还能屹立朝堂不倒,甚至流芳百世这种事了。这个时候,皇帝要弄死一个人几个人真的很容易,不管他是不是重臣。
  望着拜了一地的文官大臣,宋治面露为难之色,看起来很难做出决断。至于他眼底的那抹戾气,隐藏得极深,掩饰得极好,无人能够察觉。
  那句“莫要寒了臣子之心”,如鲠在喉,如剑在心!
  “胡说八道!为皇朝分了忧,难道就可以百罪得免?若是如此,在场的所有人,一个个都是大臣,是不是就都不需要理会皇朝律法了?!”
  潞国公魏崇山跳了出来,暴躁的对着文官们一通怒喝,然后向皇帝抱拳,“陛下,大齐治国靠得就是律法严明,赏罚有度,刘氏出了这么多恶贼,参知政事难辞其咎,把自家都能管成这个德行,还怎么处理国事?请陛下治他的罪!”
  “陛下,臣是武将,很清楚只有赏罚严明,军队才会有战力,若是有罪不究,那岂不乱了套了?”
  “臣附议!”
  “请陛下明察!”
  将门重臣们,在门第大人物们出动后,也不甘示弱,在魏崇山率先呼应了赵玄极后,依照之前的约定,全都跳出来表明态度。
  宋治眼中掠过一丝笑意和欣慰。但很快,又被阴沉所取代。瞬息之间,便回到了之前的那种凝重。
  第一百零三章 交锋(7)
  赤金斜阳渐成暗红夕阳,蛋黄一样挂在西面的城楼飞檐上,燕平城大街小巷里已有盏盏灯火次第亮起。
  结束一整日辛苦劳作归家的人,自觉不自觉加快了脚步,唯有聚集在京兆府大门外的千百围观百姓,仍旧伸长了脖子往里面张望,只有很少的妇人因为要回家做饭而离去。